[发明专利]利用超声波技术提高桑黄菌菌丝发酵胞内多糖产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5272.0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76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马海乐;张赫男;戴俏武;任晓峰;李云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C12P19/04 | 分类号: | C12P19/04;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超声波 技术 提高 桑黄菌 菌丝 发酵 多糖 产量 方法 | ||
1.一种基于超声波技术提高桑黄菌菌丝发酵胞内多糖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按照下述步骤进行:
桑黄菌菌株(Phellinus igniarius)被接种在无菌PDA斜面上26℃培养,一周后将从斜面上切除5块大约为5×5mm的菌丝,并接种于250ml的三角烧瓶中,其中含有100ml无菌种子培养基(PDA液体培养基配方:马铃薯浸1000ml,葡萄糖 20g,pH自然),摇床转速为130转/分钟,26℃培养 8天后利用均质器使培养液中菌丝球分散均匀作为种子液,将种子培养液按10%(v/v)接种量接种至含有100ml无菌发酵培养基的250ml三角烧瓶中,
(2)超声波处理
超声波水浴温度控制在26℃;超声波在菌丝发酵不同阶段(2~6d)进行处理,超声波处理的频率和功率分别设定为68 kHz和600W,超声波处理时间为30min~90min,超声间歇比为20 s/5 s~30 s/5 s;在超声处理结束后,迅速将样品返回至摇床上上持续培养,总发酵时间为8d。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超声波技术提高桑黄菌菌丝发酵胞内多糖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PDA培养基配方如下:马铃薯浸1000ml,葡萄糖 20g,琼脂 20g, pH自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超声波技术提高桑黄菌菌丝发酵胞内多糖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无菌种子培养基为PDA液体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浸1000ml,葡萄糖 20g,pH自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超声波技术提高桑黄菌菌丝发酵胞内多糖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发酵培养基的组成成分(g/L)如下:小麦粉(50), 麸皮(15),桑枝粉(10),KH2PO4 (2), MgSO4 (1). 三角烧瓶置于摇床上130转/分钟,26℃培养并进行超声波辅助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未经江苏大学;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527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