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亲水化改性的多孔隔膜在液流电池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5503.8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62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6 |
发明(设计)人: | 李先锋;张华民;曹静玉;段寅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M2/16 | 分类号: | H01M2/1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化 改性 多孔 隔膜 流电 中的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流电池用高分子聚合物多孔隔膜材料,特别涉及一种亲水化改性的多孔隔膜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液流电池以其成本低、效率高、模块化设计、安全环保等优点在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电网削峰填谷、分布电站、智能电网等领域显示出极其良好的应用前景。全钒液流电池(Vanadium flow battery,VFB)由于环境友好、充放电效率高、安全性高、稳定性好等优点,是目前液流电池中最有前景和代表性的一种液流电池,也是最接近产业化的液流电池。
电池隔膜是组成全钒液流电池的关键材料,它起着阻隔正负极活性离子互混,同时通过质子的传递形成电池内电路的作用。VFB的电池隔膜应该具有如下特点:钒离子透过率低,交叉污染小,降低电池自放电;对离子的选择性和传导率高,使电池具有较高的库仑效率和电压效率;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耐化学腐蚀、耐电化学氧化,保证较长的使用寿命。
在储能的实际应用中,隔膜的性能和成本在很大地程度上决定着电池最终的性能和成本。现在国内外使用的隔膜材料主要是美国杜邦公司开发的Nafion膜,Nafion膜在电化学性能和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优异的性能,但由于价格昂贵,离子选择性差等缺点,限制了该膜的在液流电池中的应用。针对以上问题,研究人员在非氟离子交换膜材料上开展了大量研究和开发工作,常见的非氟聚 合物为磺化聚芳醚酮、聚芳醚砜,聚酰亚胺等材料。但对绝大多数非氟离子交换膜而言,离子交换基团的引入大大降低了膜的氧化稳定性,限制了膜在VRB中的使用寿命。因此,开发具有高选择性、高稳定性和低成本的电池隔膜至关重要。
以全钒液流电池为例,钒离子为正负极活性物质,而质子在膜两侧传递导通电池内电路。电解液中钒离子和质子均以水合离子的形式存在,且前者的斯托克斯半径远大于后者。我们可以通过多孔隔膜实现对钒离子和氢离子的分离,通过控制多孔隔膜孔径的大小或荷电性,使膜中氢离子可以自由通过,而钒离子被截留,实现离子传导隔膜在VFB中的功能。该类多孔隔膜不仅价格低廉,而且摆脱了离子交换基团的限制,通过孔径筛分或唐南排斥实现离子分离,稳定性大大提高,是目前研发热点。
聚偏氟乙烯在工业上被广泛用作微滤膜、超滤膜和纳滤膜的材料,不仅成本低廉而且化学稳定性优良。但是这种聚偏氟乙烯本身疏水性较强,当孔径小到一定程度时就难以被电解液充分浸润,因此会影响质子的自由传输并产生较大的电阻,进而影响在电池效率,如何提高其电解液浸润性或改善PVDF膜的亲水性至关重要。采用传统接枝方法,可以将亲水性的基团引入到PVDF膜表面,改善其亲水性,但由于亲水性基团分布于表面,很难与孔壁形成贯通的离子传输网络,从而导致其在液流电池中的离子传导性较低。所以如能将亲水性聚合物引入到PVDF多孔隔膜内部和表面形成贯通的离子传输网络,将大幅度提高PVDF多孔隔膜的选择性和离子传导性。本发明巧妙的将聚合物在溶剂中的溶胀效应利用多孔隔膜的接枝与交联过程,将亲水性聚合物成功引入到孔内部和表面以构建贯通的离子传输网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液流电池用离子交换膜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液流电池用亲水性多孔隔膜,通过在多孔隔膜的孔道内引入亲水性聚合物,不但能够有效提高多孔隔膜的电解液浸润性,而且能够进一步减小孔径。为了增大反应的面积,特别进行溶胀处理,实现聚合物孔径的可伸缩调控,有利于将亲水性聚合物引入到孔内,并在孔内和表面形成贯通的离子传输网络,提高质子传导能力,从而得到成本低廉、性能优良的液流电池用隔膜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的多孔隔膜是以聚偏氟乙烯多孔隔膜为基体,在多孔隔膜表面和孔内引入亲水性聚合物,亲水性聚合物于多孔隔膜表面和孔处自交联和接枝,得亲水性聚合物交联和接枝的多孔隔膜;其中亲水聚合物占多孔隔膜总质量的0.01-10wt%。
所述亲水性聚合物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聚乙烯醇、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隔膜厚度在50~300μm之间,优选膜厚度80-150μm,膜孔径尺寸为0.05~20nm,孔隙率为15~60%。所述亲水基团占隔膜总质量的0.01-10wt.%;
所述引发手段为引发剂引发,优选交联剂引发聚合;
所述多孔隔膜的红外图谱中在1650cm-1出现新的吸收峰。
所述多孔隔膜组装的全钒液流电池充电电压低于1.45V,放电电压高于1.30V。
所述多孔隔膜组装的全钒液流电池电流效率为95%,电压效率为88%,能量效率为8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55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