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管桩余浆制备新型轻质沟盖板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6177.2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5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侯键频;张强;车大桥;邹阳;张宇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C04B18/16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杨军 |
地址: | 614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管桩余浆 制备 新型 轻质沟 盖板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利用管桩余浆制备新型轻质沟盖板的方法。
背景技术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是作为建筑物或构筑物桩基础用的预制构件,具有质量可靠、施工便捷、检测方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在混凝土管桩的传统生产工艺中,离心成型时会分离产生副产品余浆,污染环境,造成资源浪费。
现有技术中,处理管桩余浆存在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直接排放江河;第二种方法是采用固定容器收集存储管桩余浆待其硬化凝结成块后,使用专门的运送车运到郊外荒地丢弃;第三种方法是循环回收管桩余浆并再次应用到混凝土管桩制作工艺中,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尚不能形成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很多管桩厂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治理管桩余浆,却收效甚微,因此,如何有效利用管桩余浆的有效成分,减轻环境污染,节约资源,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焦点。同时,伴随着住宅产业化和建筑工业化的高速发展,水泥混凝土大规模推广应用,其相关生产企业数量及年产量逐年增加,市场竞争白热化,水泥等原材料的价格飞速上涨,导致水泥混凝土的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同样地,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利用管桩余浆制备新型轻质沟盖板的方法,提高掺入余浆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降低生产能耗,解决生产成本过高等问题,工艺简单实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技术方案如下:
利用管桩余浆制备新型轻质沟盖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利用过滤法去除管桩余浆中的颗粒较大骨料;
(2)按照以下重量百分比准备原材料:
管桩余浆10%-25%
胶凝材料10%-20%
新骨料60%-80%;
(3)先将新骨料放入搅拌机原料桶,然后放入胶凝材料,首先干拌20-60秒,然后将管桩余浆抽至搅拌机原料桶进行搅拌,搅拌时间为80秒-200秒,搅拌完成后制成掺入余浆混凝土拌合物;
(4)将搅拌好的掺入余浆混凝土拌合物倒入新型沟盖板生产用模具内,并放入钢筋网架,经振捣、压实、人工找平;沟盖板模具可以反复使用,具体形状和规格也能根据市场需求灵活改变;
(5)将成型后的新型沟盖板堆放于预成品室内,然后通风静养24小时-32小时;作为优选,成型后的新型沟盖板以5-9板的层数堆放于预成品室内为宜;
(6)在预成品室内静养后,在新型沟盖板预成品上保水养护两个养护周期;
(7)保水养护后,制得成品。
需要说明的是,管桩余浆中存在有害成分如K2O,Na2O,需要定性检测上述有害成分并加以有效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经过过滤的管桩余浆还需进行以下处理:首先利用比重计法检测管桩余浆的密度,通过管桩余浆密度与固含量的关系确定固含量,然后把掺入管桩余浆混凝土的理论配合比调整为施工配合比,再进行称量配料。
再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还需对管桩余浆的流动度进行检测,若流动度小于180mm,则需加水稀释进行均化处理,同时添入加强剂,并对下批次的管桩余浆掺加缓凝剂。稀释并进行均化处理后的管桩余浆的固含量为35%-45%。
作为优选,所述的缓凝剂为木素镁,木素镁的掺入量为管桩余浆总质量的0.05%-2%。
具体的说,所述新骨料为陶粒和/或砂子。
同时,所述胶凝材料为水泥、矿粉和/或粉煤灰。
所述步骤(5)中通风静养时,若生产车间环境不满足静养条件,可对新型沟盖板采取保温、保湿措施处理。
所述步骤(6)中两个养护周期共14天,7天为一周期;第一个养护周期内,若天气炎热干燥则一天早晚浇水1次,总共2次;若天气寒冷湿润则一天中午浇水一次;在第二个养护周期内减少洒水次数,以3-4天洒水一次为宜。
本发明中所述管桩余浆为管桩生产过程中经过离心成型工艺排出的废料余浆。
本发明的设计原理:回收管桩生产过程中经过离心成型工艺排出的废料余浆,利用管桩余浆取代水泥,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污染,生态环保。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利用管桩余浆制备新型轻质沟盖板,循环回收利用大部分管桩余浆,实现管桩余浆零排放,生产工艺简单,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生产成本低,劳动强度小,人工处理装模拆模两道工序,模具容易改造和定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构住宅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617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