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6264.8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17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曾俊;赵荣;王焜;赵天碧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4C13/24 | 分类号: | B64C13/2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61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翼型下 使用 一个 作动筒 完成 襟翼 运动 方法 装置 | ||
1. 一种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是通过在襟翼作动筒伸缩杆前端增设连杆的方式,使襟翼作动筒伸缩杆的最大伸出长度缩短,同时使襟翼作动筒的最大偏转角度缩小;控制襟翼作动筒的伸缩和偏转范围始终位于机翼的截面轮廓范围之内,从而取消机翼下翼面为避让襟翼作动筒设置的鼓包,以提高机翼的气动特性和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一端与襟翼作动筒伸缩杆前端铰接,另一端与主襟翼支撑块铰接,主襟翼支撑块经主襟翼与随动滑块连接,在襟翼作动筒伸缩杆伸出过程中,通过连杆推动主襟翼支撑块带着随动滑块沿着随动滑轨滑动,随动滑块推动子襟翼随动滑轨转动,子襟翼随动滑轨与子襟翼固连,从而实现使用一个襟翼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联动的目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滑轨为固定在机翼上的弧形滑轨;子襟翼随动滑轨为固定在子襟翼内的直线和弧线组合滑轨;当襟翼作动筒前端的连杆推动主襟翼支撑块沿着随动滑轨做弧形滑动时,连杆沿铰接点向下偏转,使襟翼作动筒可以在偏转较小角度伸出较短长度的情况下使主襟翼支撑块偏转较大角度并推出较长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襟翼随动滑轨的直线段与水平面保持α度夹角与子襟翼固定连接,子襟翼前端与固定转轴转动连接;襟翼作动筒前端的连杆在推动主襟翼沿随动滑轨作弧线滑动时,随动滑块同时在子襟翼随动滑轨的直线段滑动,带动子襟翼围绕自己的固定转轴转动β度后随动滑块进入子襟翼随动滑轨的弧线段,子襟翼随动滑轨的弧线段与随动滑轨的弧度相同,以确保随动滑块在弧线段滑动时子襟翼角度保持β度不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滑块进入子襟翼随动滑轨的弧线段后,子襟翼始终保持β度角不变;随着随动滑块在子襟翼随动滑轨中继续滑动,主襟翼继续偏转至满足飞机着陆状态的下放角γ,或继续偏转至满足飞机起飞状态的下放角θ。
6.一种用于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方法的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包括襟翼作动筒(1),其特征在于:襟翼作动筒(1)的伸缩杆与连杆(2)一端铰接,连杆(2)另一端与主襟翼支撑块(6)铰接,主襟翼支撑块(6)经主襟翼(7)与随动滑块(3)连接,随动滑块(3)与随动滑轨(4)和子襟翼随动滑轨(5)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滑块(3)与主襟翼(7)前端固定连接,主襟翼(7)中部与主襟翼支撑块(6)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襟翼作动筒(1)的筒体与机翼上的作动筒支点(8)铰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随动滑轨(4)与机翼(9)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薄翼型下使用一个作动筒完成双缝襟翼运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襟翼随动滑轨(5)与子襟翼(10)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未经贵州贵航飞机设计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626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无人机机载吊舱挂架
- 下一篇:一种飞翼布局航向控制的嵌入式操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