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空心板的凿孔叠合加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16500.6 | 申请日: | 2014-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0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义;王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广义;王奇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9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空心 凿孔 叠合 加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空心板的凿孔叠合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对建筑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新建建筑数量与日俱增。很多老旧建筑由于使用很长时间,构件会出现损伤甚至破坏,但因为历史价值、地理位置等等因素无法拆除。如果原有构件的受力性能已经不符合现在的使用要求,则会严重威胁房屋的可靠性,因此需要通过加固处理来保证建筑物新的功能要求。
预制混凝土空心板在全国范围内被广泛的应用。中国预制混凝土构件(包括预制混凝土空心板)已有半个世纪的生产历史,从当初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到独立完成设计;从小规模生产到大规模、工业化独立生产;从人工生产到全自动化生产,我国预制混凝土空心板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已经有了相当大的规模和精湛的生产工艺。现在城市中有很多建筑楼板采用的就是预制混凝土空心板,尤其在1970年至1995年施工的一批建筑物中,预制混凝土空心板的应用比例则更大。在建筑的预算中,有四分之一的开销用来制作混凝土楼板;而在钢筋混凝土建筑中50%~60%的重量为楼盖板重量。目前,预制板出现问题的比例很高,有一部分空心板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未进行有效的检测防护以及维修保养,造成了跨中挠度较大、产生较多的裂缝、混凝土碳化、钢筋锈蚀等问题,还有一部分空心板因为使用功能的改变而导致荷载增加。上述问题都导致构件可靠度降低。目前现浇混凝土空心板使用范围广泛,但有很多现浇混凝土空心板存在质量缺陷。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结构可靠性,应对预制混凝土空心板进行加固。
在20世纪80年代,加固技术相对落后,出现问题的空心板往往直接拆除制作整浇楼板。在2005年,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对江苏省农村合作社信息中心YKB40-63型预应力空心板进行了加固设计,主要是在预应力空心板板底粘贴碳纤维加固布补足板底钢筋,在预应力空心板上方浇筑钢筋混凝土叠合层,全部施工工期约为20天。在2006年,河北省建筑科技大学建设办公室针对预制空心楼板加固进行了研究,共提出空心板板底粘贴碳纤维加固布、空心板板底粘贴加固钢板、空心板孔中加入加劲肋这三种加固方案,方案一如图2所示,方案二如图3所示,方案三如图4所示。
方案一中,用粘结剂将碳纤维布粘贴在空心板板底,方案二中,用螺栓及结构胶将钢板固定在空心板板底,这两种方案原理相似。在方案三中,应用混凝土切割机将孔上方板切除,放入永久性模板、钢筋并浇筑混凝土,通过后浇混凝土加劲肋达到加固增强的目的。
在2009年,广西工学院莫测先等人应用CFRP板对YKB3363型预应力空心板进行加固研究。CFRP板是由碳纤维制作的薄板,其具有较高的承载力且可以充分利用碳纤维材料,将这种材料粘贴在空心板板底,两边用CFRP压布条进行固定,方案示意见图5。该方案加固原理类似于粘贴碳纤维加固布。
在2009年,黑龙江省正平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应用粘钢技术对某民用砖混结构空心板进行了加固处理。工程人员应用加固钢板将受损空心板与承重墙连接,以此提高空心板安全性,加固剖面见图6。
综合以上可知,预制混凝土空心楼板加固方法主要有以下3种方案:
(1)拆除原有空心板,将原有梁、柱加固,植入钢筋,重新制作现浇混凝土空心板共同工作。
(2)应用加固钢板,将受损空心板与梁、柱、墙等构件连接在一起。
(3)在原有混凝土空心板板底黏贴FRP碳纤维布、CERP碳纤维板加固材料,再浇筑一定厚度的混凝土现浇层。
上述方案中方案虽然都能解决空心板可靠性不足的问题,但仍有一定缺陷。方案1需要拆除原有预制板,在室内拆除很不方便而且危险,拆除的建筑垃圾外运不方便,还需要搭设脚手架来承担施工荷载,如有商铺会影响营业。方案2中施工复杂,钢板承受大部分荷载,原空心板不能够得到充分利用。方案3施工方便,但叠合层与原有空心板的抗剪切能力不能得到可靠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空心板的凿孔叠合加固方法。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广义;王奇,未经刘广义;王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65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燃料炉具
- 下一篇:核岛洞室群长廊形布置地下核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