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LiCo1-xYxO2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16669.1 | 申请日: | 2014-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7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斌 |
主分类号: | H01M4/525 | 分类号: | H01M4/52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428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lico sub 电极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层状三元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自然界中,锂元素是最轻的金属,它的原子量为6.94g/mol,ρ=0.53g/cm3,电化学当量最小,为0.26 g·Ah-1,标准电极电位最负,为-3.045 V,锂元素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是一种具有很高比能量的材料,锂离子电池就是利用锂元素的这一特性,锂离子电池是一种充电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在充放电过程中,Li+ 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充电池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锂离子电池因其电压高、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倍受青睐,但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材料的选择是影响锂离子电池性能的第一要素。从材料角度来看,材料的循环性能因素将制约锂电池的进一步发展,在电池的循环过程中,一方面可能是在循环过程中晶体结构变化过快从而无法继续完成嵌锂脱锂,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活性物质与对应电解液无法生成致密均匀的SEI膜造成活性物质与电解液过早发生副反应而使电解液过快消耗进而影响循环。因此开发高性能电极材料是提高电池性能的关键。
目前常见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层状结构的钴酸锂、尖晶石结构的锰酸锂和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LiCoO2作为正极材料,LiCoO2存在安全性和耐过充性问题,Co属于稀有资源,价格昂贵,且金属钴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其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钻系锂离子电池的使用范围,因此综合利用钴酸锂良好的循环性能等特点,充分借助分子水平混合、掺杂、包覆和表面修饰等方法合成多元素协同的复合嵌锂氧化物,可以降低电极材料Co的含量,并且采用金属元素掺杂,能对LiCoO2的晶格结构起到一定的支撑和稳定作用,有效抑制晶胞结构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相变和塌陷,以达到提高材料的安全、循环性能和放电平台的目的,因此掺杂Y的 LiCo1-xYxO2电极材料具有较好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这一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采用共沉淀法法制备掺杂Y的LiCo1-xYxO2电极材料。
一种掺杂Y的LiCo1-xYxO2电极材料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⑴ 以LiNO3、Co(NO3)2和YCl2为原料按1:(1-x):x的摩尔比溶解在乙醇溶液里,并不停摇匀;
⑵ 取适量NaOH固体粉末溶解在另一份乙醇溶液里,并不停摇匀;
⑶ 将⑴中所配的溶液以1滴/秒的速度滴加到⑵中的NaOH乙醇溶液中,并不断搅拌使反应充分;
⑷ 待⑶中溶液不在产生沉淀时,停止滴入;
⑸ 静止一段时间,把⑷中的溶液通过过滤分离出沉淀;
⑹ 将⑸中分离出的沉淀摊开并在80℃干燥10h;
⑺ 再把⑹中干燥后沉淀置于空气中在400-800℃煅烧;
⑻ 将煅烧后所得固体研磨即得到最终产品。
本发明具有下列优点和特性;
⑴ 量比可精确控制,产物纯度高;
⑵ 所得前驱体粒径小,并且混合均匀;
⑶ 煅烧温度较低,合成产物组分均匀;
⑷ 重现性好,条件容易控制,操作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斌,未经魏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666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密封结构
- 下一篇:变速器流体泵速度控制系统和方法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