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效保持NAT通道服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16794.2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0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何文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物联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物联智慧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12 | 分类号: | 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赵郁军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效 保持 nat 通道 服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有效保持NAT通道服务方法,尤指一种可以利用侦测出的NAT通道有效期限,而用以定期地经由NAT通道埠口发送封包而保持NAT通道服务之方法。
【背景技术】
网际网络(internet)的日益发展,使得网络的应用及信息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由于网际网络上公开IP(Public IP)的数量有限,为了可以供应为数众多的电脑装置进行上网,因而延伸出一网络地址转换技术(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NAT技术可以让各个私有网络上的电脑装置可以共同使用以IPv4or 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4、6)为格式的公有IP(Public IP)。则,私有网络的电脑装置将可经过具有NAT功能的网络装置连线至外部网络。
请参阅第1图,系为一般网络系统之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网络系统包括一NAT网络装置10、至少一内网装置11及一外部网络的服务器12。NAT网络装置10具有一公开IP,例如:140.117.171.181,服务器12具有另一公开IP及埠口,例如:160.112.100.131:1000,而内网装置11具有一私有IP及埠口,例如:192.168.0.100:5000。
NAT网络装置10可以在内网装置11与服务器12间建立NAT通道,且在这NAT通道之中配置一NAT通道埠口101(例如:Port1000)。此NAT通道埠口101将会映射至内网装置11的私有IP及埠口。当内网装置11要发送一登记封包111至服务器12时,先将登记封包111传送至NAT网络装置10之NAT通道埠口101。NAT网络装置10把登记封包111中的来源IP及埠口(意即内网装置11的私有IP及埠口)转换为NAT网络装置10的公开IP及埠口后,例如192.168.0.100:5000转换为140.117.171.181:1000,再将登记封包111从NAT通道埠口101传送至服务器12。反之,当服务器12有一反应封包121要回传至内网装置11时,先将反应封包121传送至NAT网络装置10的NAT通道埠口101。NAT网络装置10把反应封包121中的目的IP及埠口(意即NAT网络装置10的公有IP及埠口)转换为内网装置11的私有IP及埠口后,例如140.117.171.181:1000转换为192.168.0.100:5000,再将反应封包121传送至内网装置11。于此,内网装置11与服务器12即可经由NAT网络装置10建立起NAT通道而进行彼此间的网络连线及封包传送。
再者,NAT网络装置10都会主动侦测内网装置11是否持续经由NAT通道埠口101发送封包。若经过一段NAT通道的有效期限后,内网装置11未经由NAT通道埠口101发送任一封包至服务器12,NAT网络装置10将会主动关掉内网装置11与服务器12之间的NAT通道,而令两者间的连线中断。
由于NAT通道有效期限并未有一固定的基准数值,因此,以往为了保持NAT通道的服务,内网装置11只能频繁地经由NAT通道埠口101发送一测试封包至服务器12,例如:内网装置11每10秒经由NAT通道埠口101发送测试封包至服务器12。然而,如此做法,不仅会造成服务器12的负载量,且NAT网络装置10也会被这些频繁传送的测试封包占据部分的频宽而影响到真正数据的传输,在此,对于网络系统的运作而言极为不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效保持NAT通道服务之方法,其方法可以侦测出NAT通道之有效期限,则,NAT结构下的内网装置只要在NAT通道有效期限内定期地经由NAT通道埠口发送任一封包至服务器,NAT通道埠口所对应的NAT通道即可以保持开启状态而提供网络传输的服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物联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物联智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物联智慧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物联智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67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卷圆弯曲模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折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