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垂直扫描智能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7598.7 | 申请日: | 2014-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18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杨云罡;宋茂盛;周洲;陈醒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健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21/00;H01Q21/24;H01Q19/10;H01Q1/50;H01Q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胡彬 |
地址: | 528061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垂直 扫描 智能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垂直扫描智能天线。
背景技术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3G通信的长期演进,是4G的全球标准,它改进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具有高数据传输率、分组传送、低延迟,覆盖广和向下兼容等优点。智能天线系列产品,作为中国移动推出的TD-LTE(4G网络)主导产品,目前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正在进行大范围布站。
然而目前各大天线厂商投产的智能天线,主要是用于高塔基站建设、城市大面积覆盖、人口密集地区小范围覆盖及广场覆盖等,采用水平面信号覆盖和水平面波束扫描通信的方式实现。而对山地进行信号覆盖及通信,目前多采用高塔基站,由于地形复杂多变,普通水平扫描很难全面实现覆盖,存在盲区及局部通信质量差等特点;作为大型场馆信号覆盖,普通水平扫描只能进行横向扫描覆盖,不能满足大型场馆垂直上下扫描呈梯状的信号覆盖,从而存在局部通信质量差及盲区的缺点;同时作为楼宇的信号覆盖及通信,目前仍采用大量室内分布天线覆盖或需要利用室内分布天线进行大面积补盲,工程量大、投资高,同时不利于室内整洁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垂直扫描智能天线,其具有体积小、增益较高、频带宽、高数据传输率和向下兼容等优点,用于山地信号覆盖时,可进行大面积补盲及改善局部通信质量,用于大型场馆的信号覆盖时,能够满足大型场馆对信号进行梯状覆盖的需求,用于楼宇信号覆盖时,可大量减少甚至完全取代楼宇内室内分布天线的使用,能够满足当前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垂直扫描智能天线,包括:辐射部分、网络功分部分、功分耦合部分、及反射板,所述辐射部分和功分耦合部分设置在反射板的正面,所述网络功分部分设置在反射板的反面,所述功分耦合部分通过网络功分部分与辐射部分连接;
所述辐射部分包括多个辐射单元组件,所述辐射单元组件包括介质板、双极化辐射单元、巴伦底座、同轴电缆及四颗空心铜铆钉,所述双极化辐射单元设置在介质板上,所述介质板通过巴伦底座与反射板连接,四颗所述空心铜铆钉分别垂直设置在介质板的四角,所述同轴电缆与双极化辐射单元连接;
所述网络功分部分包括微带功分器、及功分器底板,所述微带功分器的输出端通过同轴电缆与双极化辐射单元连接,所述微带功分器的输入端通过同轴电缆与功分耦合部分连接,所述微带功分器通过功分器底板固定在反射板的背面;
所述功分耦合部分包括多路端口的微带功分耦合器、及功分耦合器底板,所述微带功分耦合器通过功分耦合器底板固定在反射板的正面。
其中,所述微带功分器的输出端通过同轴电缆与双极化辐射单元连接,具体为:所述微带功分器的输出端通过同轴电缆穿过巴伦底座上的孔与双极化辐射单元连接;
所述微带功分耦合器包括8路端口,所述微带功分器包括8路端口,所述微带功分耦合器的8路端口与微带功分器的8路端口通过同轴电缆一一对应连接。
其中,还包括与反射板固定连接的且位于功分耦合部分一侧的三组斜边条组件和1个直边条组件,三组所述斜边条组件包括第一组斜边条组件、第二组斜边条组件和第三组斜边条组件,所述第一组斜边条组件、第二组斜边条组件、第三组斜边条组件和直边条组件沿反射板的宽度方向从外侧向内依次排列。
其中,所述辐射单元组件的个数为12个,呈4列,每列包括三个辐射单元组件;其中,第一组斜边条组件横向设置在第1列辐射单元组件和第2列辐射单元组件之间的反射板上,第二组斜边条组件横向设置在第2列辐射单元组件和第3列辐射单元组件之间的反射板上,第三组斜边条组件横向设置在第3列辐射单元组件和第4列辐射单元组件之间的反射板上,所述直边条组件设置在第4列辐射单元组件与功分耦合部分之间的反射板上。
其中,所述双极化辐射单元印制在介质板的正反两面且通过通孔电连接,且每个双极化辐射单元包括两个相互正交的偶极子辐射单元,所述偶极子辐射单元呈现多边形状。
其中,所述第一组斜边条组件与第二组斜边条组件之间的距离、以及第二组斜边条组件和第三组斜边条组件之间的距离均为70mm-80mm,所述第三组斜边条组件与直边条组件之间的距离为70mm-80mm,所述第一组斜边条组件、第二组斜边条组件和第三组斜边条组件均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斜边条,所述斜边条的弧度为110°-120°,所述直边条组件和斜边条组件的宽度均为10.5mm-1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健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健博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75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高铝粉煤灰生产氧化铝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塑料表面处理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