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实现多角色协同操作的变电站仿真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8370.X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829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波;李军锋;熊山;曾庆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50/06 | 分类号: | G06Q5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熊永强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角色 协同 操作 变电站 仿真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多角色协同操作的变电站仿真的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接收多角色协同操作指令,所述多角色协同操作指令包括有相对应的仿真操作事件;根据仿真操作事件导出多角色中每一角色所对应的工作任务;将仿真操作事件中的所有工作任务根据仿真操作事件中预先设置的时间先后发送给多角色中每一角色所对应的客户端;多角色中的每一角色根据对应的客户端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操作。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整个仿真操作事件中的多角色协同操作,从而实现了角色分工,每个角色所对应的岗位职责清晰,整个仿真操作事件流程也顺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仿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实现多角色协同操作的变电站仿真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变电仿真培训系统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变电设备的数字化,建立一个与实际变电站环境和运行情况一致的仿真培训场景,为接受培训的员工创造出一个具有较高真实性的培训和实操训练虚拟环境,学员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操训练,以提高生产运行技能。
虽然变电站仿真技术发展至今已经较为成熟,但目前都是一个人在仿真系统上操作完成所有的工作,不符合变电站生产的实际情况,在实际变电站生产中分为值班长、值班员、副值班员等不同的角色,每个角色有不同工作职责。
例如:值班长的工作主要是带领和指挥本值人员进行变电站的运行、操作、巡视和维护;监护、指导值班员执行变电站设备的监控、巡视、表计记录、倒闸操作、事故处理工作;配合开展事故异常、障碍的调查分析,贯彻实施防止事故异常、障碍的技术和组织措施;审查本值“两票”,按规定履行交接班手续。值班员的工作主要是执行值班长工作安排,进行变电站运行、操作、巡视和维护;在值班长的指挥或监护下,监护副值班员或直接进行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参与本值突发的事故、障碍、异常情况及各种缺陷和不安全现象的处理;认真审查“两票”,办理工作票手续。副值班员的工作主要是执行值班长工作安排,协助值班长、值班员进行变电站运行、操作、巡视和维护;认真填写操作票,在值班长和值班员的指挥和监护下,进行倒闸操作和事故处理;认真填写、审查“两票”,办理工作票手续。
由此可见,不同的角色在实际的工作中的工作内容是有很大区别的,如果不区分角色进行协同操作培训的话,会造成岗位职责不清晰,流程混乱,容易引发生一些人为的事故,所以急需实现一种能针对不同角色进行协同操作培训的变电站仿真系统。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变电站仿真系统的不能很好的应对多角色协同操作的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多角色协同操作的变电站仿真的方法及系统,从而实现不同角色在变电站仿真系统中的协同操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多角色协同操作的变电站仿真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接收多角色协同操作指令,所述多角色协同操作指令包括有相对应的仿真操作事件;
根据仿真操作事件导出多角色中每一角色所对应的工作任务;
将仿真操作事件中的所有工作任务根据仿真操作事件中预先设置的时间先后发送给多角色中每一角色所对应的客户端;
多角色中的每一角色根据对应的客户端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操作。
所述接收多角色协同操作指令之前方法还包括:
将所有仿真操作事件形成一个事件库,每一仿真操作事件由多个工作任务按照时间序列构成;
将所有角色形成一个角色库,所述角色设置有相应的角色权限和所对应的工作任务;
将所有角色所对应的工作任务形成一个工作任务库。
所述接收多角色协同操作指令中还包括:
判断仿真操作事件中所涉及的角色是否都到齐,如果没有到齐,则发出警示信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教育培训评价中心;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837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