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提取物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19485.0 | 申请日: | 2014-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2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新明 |
主分类号: | A61K36/71 | 分类号: | A61K36/71;A61P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胆汁 反流性 胃炎 中药 提取物 及其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提取物及其用途。
背景技术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因胆道功能障碍,幽门括约肌关闭不全,胆液由十二指肠反流人胃,碱性胆液影响胃内pH,使胃黏膜受损而引起的慢性炎症。临床多见于胃次全切除术后患者。现代医学对于此病症的治疗主要是使用促胃动力的药物、结合胆盐类药物、抑制胃酸药物、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等治疗,或是使用手术方式治疗,但都存在着治疗效果不理想、容易产生药物依赖等问题,而手术治疗则存在着治疗费用高、对患者身体伤害大等缺点。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
中药材地乌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林荫银莲花(Anemone flaccida Fr. Schmidt)的干燥根茎,又名黑地雷、金串珠、蜈蚣三七等,气微,味辛、 苦,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浙江等省区(中药大辞典[M].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1115),具解毒、祛风湿之功效,临床用于治疗风 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症,在民间广泛用于RA的治疗。现代药理学研究 表明地乌提取物具有抗组织胺、抗炎、抗过敏等作用,对小鼠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具有显著疗效。
CN1736421A公开了一种从地乌中得到的提取物,质量含量为60%,主要组成为地乌总皂苷,其中4个单体是: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齐墩果酸-28-O-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O-α-L-吡喃鼠李糖(1→2)β-D-吡喃葡萄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3-O-α-L-吡喃鼠李糖(1→2)α-L-吡喃阿拉伯糖-齐墩果酸-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D-吡喃葡萄糖苷。提取物的制备工艺是:地乌药材加水煎煮后滤过、浓缩,加乙醇滤过,回收乙醇后得浸膏,加水,经大孔树脂洗脱后,洗脱液浓缩、干燥、过筛,即得60wt%提取物。该专利技术中亦是将提取物用作制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制剂。
目前,尚没有文献报道地乌提取物具有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生物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对民间验方的深入研究并改进,从而提供一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的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提取物及其用途。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并不懈探索,最终获得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提取物,其中所述的中药提取物为地乌醇提取物。
优选地,如上所述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提取物,其中所述的地乌醇提物为地乌的乙醇提取物。
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中药提取物,其中所述的地乌醇提取物按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地乌置于提取装置中,先后用80-90%(v/v)乙醇、55-60%(v/v)乙醇回流提取,合并提取液,滤过,回收乙醇并继续浓缩成稠膏,干燥,得地乌醇提取物。
对上述工艺中的参数做进一步的优选,其中先后用80-90%(v/v)乙醇、55-60%(v/v)乙醇分别回流提取1-3次;每次回流提取3-5h;干燥步骤采用72℃以下减压干燥或冷冻干燥。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很显而易见地想到将该中药提取物制备成药物制剂,因此本发明还请求保护一种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由活性成分和药用辅料制备而成,其中的活性成分包括上述的地乌醇提取物,其中的药用辅料包括填充剂、崩解剂、粘合剂、润滑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新明,未经崔新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94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