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吸痰管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19486.5 | 申请日: | 2014-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431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何家贤;石崛;欧学颖;周晓萍;黄宇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00 | 分类号: | A61M25/00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专利商标事务所 45102 | 代理人: | 黄有斯 |
地址: | 543002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痰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在吸痰进口端有一弯曲段的吸痰管。
背景技术
吸痰管,作为一种治疗工具,在患者出现呼吸道积痰的情况下,常通过吸痰管将气管内的痰吸出。现有的吸痰管,如图1 所示,包括管体部分1和接口部分2;管体部分1用于插入气管内,其头部软管是直形的,接口部分2连接到负压发生器上,用于为吸痰提供一定负压环境,在接口部分2 上设置有密封口3、以及与所述密封口配合的密封塞4,密封塞4 可以打开/ 关闭,当密封塞4 处于打开状态时,医护人员可以调整管体部分1 伸入气管的深度,深度调整完毕后,医护人员将密封塞4 关闭,在负压发生器的吸引作用下,将痰从气管内部吸出。这种管体头部是直形的吸痰管因患者的情况不同,以两种不同的方式插入:对于没有留置有气管插管的患者,吸痰管直接从鼻腔经口腔咽部插入;而对留置有气管插管患者,吸痰管则从气管插管中插入;对于前一种方式存在以下问题:由于人体呼吸道和消化道共同经过咽部,这样在插管时很难判断是进入呼吸道还是消化道,操作非常麻烦、费时费力,给医务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难度;同时吸痰管首先从鼻腔进入口腔咽部为第一道弯曲,这种管体头部是直形的吸痰管容易损伤咽后壁,引起出血,血液流入气道会加重气道堵塞,然后咽后与声门为第二道弯曲,吸痰管要经过声门进入气管,在此过程中易进入食管而非气管。另一方面,从人体解剖上看,右主支气管粗短而陡直,其与气管垂直线构成之夹角为20-300,右侧支气管与气管所成之夹角较小,其口径较大,异物吸入管内的机会较多,在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及吸引痰液及体液时,均较左侧为易。左主支气管细而长,其与气管垂直线构成之夹角为40-500;因此根据左右支气管解剖关系及临床实践,不管哪种插管方式,管体头部是直形的吸痰管能自然直接插进入左侧支气管吸痰的几率很少,吸痰管通常直接进入右侧支气管,概率几乎在98%以上,这样当要吸取左支气管内的痰液时插管将变得很困难,临床上不能方便地将吸痰管插入到所需的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吸痰管,它可以解决目前临床上不能方便地将吸痰管插入到左支气管或所需的位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吸痰管,包括有管体部分和接口部分,所述接口部分上设置有密封口以及与所述密封口配合的密封塞,所述管体部分吸痰进口端为弯曲段,所述弯曲段的轴线与管体部分的轴线形成的角度为a,a=45-55度;所述弯曲段的长度为L,L= 10-12毫米;所述弯曲段的弯曲朝向与所述接口部分上设置的附件形成对应关系。
上述技术方案中,更为具体的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接口部分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指示所述弯曲段的弯曲朝向的标记。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构简单,在给病人进行插管吸痰时根据接口部分上的附件(如密封口等)或设定的标记与弯曲段的弯曲朝向形成的对应关系,准确把握吸痰进口端弯曲段即时的朝向,在插入管子的过程中通过主动调整转动管子端朝向对准要进入的方位,在弯曲段的导向作用下准确进入到所需的支气管道吸痰的位置;操作简便准确、省时省力,经临床使用,一次插入准确率达90%以上,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 为现有技术中吸痰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表示为:1、管体部分; 2、接口部分;3、密封口;4、密封塞;5、弯曲段;6、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吸痰管的结构示意图,吸痰管包括管体部分1和接口部分2;管体部分1用于插入气管内,管体部分1包括吸痰进口端在内,整体是是直形的,接口部分2连接到负压发生器上,用于为吸痰提供一定负压环境,在接口部分2上设置有密封口3、以及与密封口3配合的密封塞4,密封塞4可以打开或关闭,当密封塞4处于打开状态时,医护人员可以调整管体部分1伸入气管的深度,深度调整完毕后,医护人员将密封塞4关闭,在负压发生器的吸引作用下,将痰从气管内部吸出。
图2为本发明的吸痰管,有三个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未经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194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