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纳米矿石粉多效弹性陶瓷器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0318.8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2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成进学;成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蛇类治疗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4B28/26 | 分类号: | C04B28/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纳米 矿石 粉多效 弹性 陶瓷 器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矿石粉多效弹性陶瓷器皿,是属于具有多效保健功能的天然矿石粉弹性陶瓷器皿生产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陶瓷原大多指陶瓷器、玻璃、水泥和耐火砖之类人们所熟悉的材料。它们是用无机原料经热处理后的“陶瓷器”制品的总称。这些陶瓷器即使在高温下仍保持坚硬、不燃、不生锈,能承受光照或加压和通电,具有许多优良抗菌性能。
相对与这种用天然无机物烧结的传统陶瓷,以精制的高纯天然无机抗菌物或人工合成的无机化合物为原料,采用精密控制的制造加工工艺烧结,具有远胜过以往独特抗菌性能的优异特性的陶瓷。
当今社会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摄入高脂肪类的食物增多,人体内酸碱平衡受到破坏,造成酸性物质大量沉积,体内过量的酸性物质是引发现代文明病、富贵病的重要诱发因素,单性陶瓷器皿如碗、杯、盒、壶等不能释放的微量元素、负离子、远红外本发明陶瓷器皿,通过人们日常吃饭饮料及口服,体外皮肤渗透吸收来不断地释放微量元素负离子远红外来调节体液的酸碱平衡,有利于消除体内酸性代谢产物和毒素,有利于不间断地补充、调节、拮抗体内元素平衡,有利于增强免疫力,防病治病、强身健体。从生物物理学观点看,人体是一个生物体,生物体内每一个细胞就是一个微型电池,细胞膜内外有50-90mV的电位差,细胞电池所提供的生物电流是神经系统活动的能源。负离子远红外多功效弹性陶瓷器皿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负离子远红外发射材料,它由无数个微型电池组成,可以做到不间断地向人体细胞补充电能,并释放除多种微量元素负离子远红外,其功效永不衰退,并能深入皮下组织3-5mm自动加温发热,活化细胞,防止皮肤老化和早衰。由于该器皿由弹性陶瓷,所以它跌不破甩不烂。
远红外线奇妙的保健效果是20世纪70年代初被人们发现的。当时的日本科学家小室俊夫偶然发现在烧陶瓷的作坊里工作的工人很少得病,有时候轻微感冒,将制陶瓷的泥抹在头上病就好了。小室俊夫感到很奇怪,就对这种泥进行了专题研究,发现陶瓷中发射出了一种电磁波——这就是8-15μm的远红外线。正是这种远红外线促进了人体血液循环,增进了新陈代谢,增强了免疫功能,使人类身体健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矿石粉多效弹性陶瓷器皿。
本发明技术解决的方案是:
一种纳米矿石粉多效弹性陶瓷器皿,其特征是:由下列质量配比组成%
(1)一种纳米矿石粉多效弹性陶瓷器皿,其特征是:由麦饭石电气石粉奇效去污净水多效弹性陶瓷器皿,按下列质量配比组成%
水玻璃溶液 20-60; 麦饭石纳米粉 2-6;
电气石纳米粉 2-6; 硅酸盐水泥 15-45;
95%酒精 5-15; 水加至 100%;
制作方法:
将上述物料混炼后,加乙醇、水作成器皿使其硬化,放置24小时后,再在常温下养护1-3天,即成无烧结弹性陶瓷器皿,此瓷件不因失水而失去弹性,遇水能溶出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并能永久不断地释放负离子远红外,此器皿摔不烂、打不破,具有奇特净水,去污染吸毒滤毒,清除有害重金属铅、汞、砷、镉的作用,此制品与在1100-1200℃下烧结陶瓷相比强度不相上,且具有一性的弹性。
(2)一种纳米矿石粉多效弹性陶瓷器皿,其特征是:由沸石蒙脱石粉强力吸毒滤毒多效弹性陶瓷器皿,按下列质量配比组成%
制备方法:
将以上物料混炼后加醋和水作成器皿,使其硬化即为弹性陶瓷。本品制作工艺简单,无需高温烧结,无环境污染,此器皿具有强力滤毒吸毒,离子交换性。
(3)一种纳米矿石粉多效弹性陶瓷器皿,其特征是:由海藻炭三仙石粉释放元素负离子多效弹性陶瓷器皿,按下列质量配比组成%
海藻炭纳米粉 3-9; 三仙石纳米粉 3-9;
硅酸泥水泥 10-30; 水玻璃溶液加至 100%;
配制方法:
上述物料混匀作成器皿,使其硬化,即成弹性陶瓷器皿。
(4)一种纳米矿石粉多效弹性陶瓷器皿,其特征是:由木鱼石蛋白石粉多效弹性陶瓷器皿,按下列质量配比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蛇类治疗研究所,未经南通蛇类治疗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03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遥控装置
- 下一篇:可分离式微针系统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