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MOLED像素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20672.0 | 申请日: | 2014-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509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17 |
发明(设计)人: | 何东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东阳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1 上海市闵行***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moled 像素 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MOLED像素电路。
背景技术
AMOLED显示技术因其高色度域,高响应速度,更轻薄等特点,目前正取代LCD技术而逐渐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领域有力的竞争者。
目前采用LTPS器件驱动的AMOLED显示技术已经量产。
OLED是电流器件,同样的显示信号,如果驱动晶体管的特性如阈值或迁移率等有差异,则在显示上会体现出来。
LTPS的ELA(准分子激光退火)工艺由于设备基台移动速度等的不均一性,退火后的多晶硅的特性随之出现不均一性,在显示的时候会出现不均一。
当前LTPS ELA不均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在像素内做阈值电压补偿电路,以降低不均一性的程度。请参考图一。
当前的像素内做阈值电压补偿没有办法做到电流完全一致的效果。另外,LTPS工艺的成本也比传统的非晶硅要较高得多。
非晶态半导体器件没有ELA工艺,特性均一性较LTPS好。
非晶态半导体器件在长时间加电压后,会出阀值电压漂移的问题,导致目前非晶态半导体器件无法适用在OLED器件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AMOLED像素电路,可实现两个驱动晶体管交替驱动OLED器件,以达到有效控制像素电路中驱动晶体管的阈值电压偏移的现象的目的。
如图二所示,栅信号G1与G2先控制T1与T3打开,Data1与Data2为状态相反的两信号,Data1通过T1写入C1, Data2通过T3写入C2,然后栅信号G1与G2控制T1与T3关闭,此时驱动晶体管T2与T4分别为打开与关断状态。下一帧时,交换Data1与Data2数据的状态,晶体管T4与T2的打开关断状态交替。
G1与G2可为同一信号同时控制写入不同状态的Data1和Data2。也可先后控制G1和G2,若G1与G2不为同时开启,则可将Data1与Data2共用数据线,在时间上分别写入Data1和Data2信号。
附图说明:
附图一为当前主流的LTPS AMOLED阈值电压补偿电路原理图。
附图二为本发明的非晶态半导体交流驱动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介绍的是本发明的多个实施例中的一部份,旨在提供对本发明的基本了解,并不旨在确认本发明的关键或决定性要素或限定所要保护的范围。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发明的实质精神下,可以相互替换而得到其他的实现方式。如源漏极只是作为电极的区分,物理上是对称结构,可调换。另如非晶硅薄膜晶体管源漏两极与栅极之间存在的电容,在本电路基础上,在任何晶体管的栅源之间或栅漏之间加任意大小电容的电路均包括在本电路发明的范围内。再如,电容的串并联后仍为电容,晶体管的串并后仍为晶体管电路特性等,任何电路若等效电路与本发明电路相同,仍在本电路的发明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请参考图二,包括状态写入非晶硅薄膜晶体管T1和T3,状态储存电容C1和C2,OLED驱动晶体管T2和T4,OLED显示器件D1,其中,D1的一端接到低电压Cathode,D1的另一端连接到T5的源极,T5漏极接到的源极和T4的源极,T5的栅极接到发光控制信号EM,T2的漏极和T4的漏极接到高电压Vdd,T2的栅极连接到电容C1的一端,C1的另一端连接到一固定电位,T2的栅极连接到T1的源极,T1的栅极连接栅驱动信号G1,T1的漏极连接到数据信号Data1,T4的栅极连接到电容C2的一端,C2的另一端连接到一固定电位,T4的栅极还连接到T3的源极,T3的栅极连接栅驱动信号G2,T3的漏极连接到数据信号Data2。栅信号G1与G2先控制T1与T3打开,Data1与Data2为状态相反的两信号,Data1通过T1写入C1, Data2通过T3写入C2,然后栅信号G1与G2控制T1与T3关闭,此时驱动晶体管T2与T4分别为打开与关断状态。下一帧时,交换Data1与Data2数据的状态,晶体管T4与T2的打开关断状态交替。状态交替前,T5关闭,OLED器件保持非工作状态,状态更新结束后,T5打开,OLED器件继续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东阳,未经何东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06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