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根据休息行为谱时间分配判定肉鸡偏热不舒适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1164.4 | 申请日: | 2014-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2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红;胡春红;冯京海;苏红光;熊艳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2 | 分类号: | A01K6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根据 休息 行为 时间 分配 判定 肉鸡 偏热不 舒适 方法 | ||
1.一种建立实验室判断待测肉鸡偏热不舒适的模型的方法,为如下A或B:
A所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达到待评价环境温度后饲养2小时,检测笼中待测肉鸡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每种休息行为时间;计算所述每种休息行为时间百分比,构建休息行为谱;
2)以舒适温度饲养条件下为对照,得到舒适温度饲养条件下的每种休息行为时间百分比;
3)待评价环境温度饲养条件下的每种休息行为时间百分比和舒适温度饲养条件下的每种休息行为时间百分比,即为实验室判断待测肉鸡热不舒适模型;
B所示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在达到待评价环境温度后饲养2小时,检测笼中待测肉鸡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每种休息行为时间;计算所述每种休息行为时间百分比,构建休息行为谱,即为实验室判断待测肉鸡热不舒适模型;
所述每种休息时间百分比为每种休息行为时间占总休息行为时间的百分比;
A所示方法中的所述总休息行为由坐着休息、俯伏休息和伸展休息3种休息行为组成;
B所示方法中的所述总休息行为由笼壁边缘休息和其它位置休息2种休息行为组成。
2.一种判定或辅助判定待测肉鸡偏热不舒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达到待评价环境温度后饲养2小时,检测笼中待测肉鸡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每种休息行为时间;计算所述每种休息行为时间百分比,构建休息行为谱;
2)以舒适温度饲养条件下为对照,得到舒适温度饲养条件下的每种休息行为时间百分比;
3)待评价环境温度饲养条件下的每种休息行为时间百分比和舒适温度饲养条件下的每种休息行为时间百分比,即为实验室判断待测肉鸡热不舒适模型;
所述每种休息时间百分比为每种休息行为时间占总休息行为时间的百分比;
所述总休息行为由坐着休息、俯伏休息和伸展休息3种休息行为组成;
4)利用所述模型,判定或辅助判定待测肉鸡偏热不舒适;
所述判定或辅助判定待测肉鸡偏热不舒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以舒适温度条件下为对照,比对所述待测肉鸡在待评价环境温度饲养和舒适温度条件下的坐着休息百分比、俯伏休息百分比和伸展休息百分比;
若满足如下1)-3)全部标准,则待测肉鸡处于或候选处于偏热不舒适状态:
1)所述待测肉鸡在待评价环境温度饲养下的坐着休息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在舒适温度饲养下的坐着休息时间百分比;
2)所述待测肉鸡在待评价环境温度饲养下的伸展休息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在舒适温度饲养下的伸展休息时间百分比;
3)所述待测肉鸡在待评价环境温度饲养下的俯伏休息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在舒适温度饲养下的俯伏休息时间百分比;
若不满足所述1)-3)全部标准,则待测肉鸡不处于或候选不处于偏热不舒适状态。
3.一种判定或辅助判定待测肉鸡偏热不舒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在达到待评价环境温度后饲养2小时,检测笼中待测肉鸡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每种休息行为时间;计算所述每种休息行为时间百分比,构建休息行为谱;即为实验室判断待测肉鸡热不舒适模型;
所述每种休息时间百分比为每种休息行为时间占总休息行为时间的百分比;
所述总休息行为由坐着休息、俯伏休息和伸展休息3种休息行为组成;
2)利用所述模型,判定或辅助判定待测肉鸡偏热不舒适;
所述判定或辅助判定待测肉鸡热不舒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比对所述待测肉鸡在待评价环境温度饲养条件下的笼壁边缘休息时间百分比和其它位置休息时间百分比;
若所述待测肉鸡在待评价环境温度饲养下的笼壁边缘休息时间百分比显著高于其它位置休息时间百分比,则待测肉鸡处于或候选处于偏热不舒适状态:
若所述待测肉鸡在待评价环境温度饲养下的笼壁边缘休息时间百分比与其它位置休息时间百分比无显著差异,则待测肉鸡不处于或候选不处于热不舒适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达到待评价环境温度为,将待评价环境温度开始设定为限定值起记作第0小时,且在30min内达到设定值。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定时间为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116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档肉牛育种培育新路线
- 下一篇:一种双轴筋叶片式增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