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散热的LED光源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2473.3 | 申请日: | 2014-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147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9-24 |
发明(设计)人: | 易晓金;邓路强;谭欢欢;朱龙兵;吴中武;彭金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奔达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23/00;F21V29/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任海燕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散热 led 光源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LED光源模组,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散热的LED光源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LED 光源被认为第四代照明光源,LED 光源凭借发光效率高、低电耗、不需高压、安全性高等优点,已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照明领域,路灯已经成为城市夜生活不可或缺的照明工具,一般路灯需要长时间的工作,甚至在是暴风、雨、雪等恶劣的天气下长时间的工作,同时对路灯照射到地面亮度的不断强调, LED 光源应运而生,然而LED光源的功率越高,发热量就越大,若其散热能力不足,LED 光源内的温度过高就会造成危险,烧毁电路板、照明芯片或者其他电子元件,严重缩短了LED 光源得工作寿命。现有技术的LED 光源散热方式有:
1. 采用风扇进行散热来满足大功率LED 光源的散热要求,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技术缺陷,因为LED 光源的基本寿命是5 万小时,风扇的寿命是很难满足这样长时间需要的,一旦风扇不能正常工作,大功率LED 光源就会损坏,且设置风扇装置又增加了能源的消耗,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也不利于LED光源的体积小型化;
2. 现在灯的内部使用铝板散热结构、压铸件等散热件来帮助LED 光源模组散热,这样导致了灯头太重并不适合挂在现有的灯柱上,安装也不方便;同时现有的LED光源模组在铝板和线路板间设置有绝缘层,而LED光源则封装在线路板上,LED光源产生的热量须经过线路板、绝缘层方能传导至铝板,传热效率低下;
3. 采用散热膏进行散热,会使LED 光源的光照衰减更大,无法广泛的应用在大面积照明上。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公开一种具有高效散热性能的LED光源模组。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效散热的LED光源模组,其包括散热基板、至少一个LED光源以及可将LED光源连接至电源、设置在散热基板上的线路板以及设置在散热基板及线路板间的绝缘层,所述线板及绝缘层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个通孔,所述LED光源通过通孔固定在所述散热基板的上表面,并通过导线与线路板上的电路连接导通。
本发明的LED光源指的是发光二极管、设置有发光二极管的芯片、LED灯珠等。本发明在线路板及绝缘层上设有多个通孔(即开窗),LED光源穿透通孔直接固定在散热基板上,从而实现了LED光源的热量直接传导至导热基板上,有效地提高了LED光源模组的散热效率。固定在散热基板上的LED光源通过导线连接导通至线路板的电路,此做法与本技术领域中所称的邦定一致。一个通孔内既可以设置有一个LED光源,也可设置多个LED光源。本发明的通孔还具有反光杯的作用,可将LED光源发出的光聚集至LED光源模组的正向,提高LED光源模组的光感。
所述散热基板从下至上依次包括基层、第一反光层以及第二反光层。
所述基层为铝质基层,所述第一反光层为覆盖于对应所述通孔处的铝质基层表面的银层,以及覆盖于银层表面的氧化钛层;所述银层与铝质基层的厚度之比为1:7—1:15;所述氧化钛层与所述银层厚度之比为1:2—1:5。
由于LED光源设置在通孔内,LED光源的光照强度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因此本发明在通孔裸露出来的铝质基层表面(即未被绝缘层和线路板所遮挡的部分)均设有反光层,将LED光源发出的光反射出通孔外,增强通孔作为反光杯的聚光效果。由于第一反光层和第二反光层的设置,使用本发明LED光源模组时无需另外安装反光罩等聚光结构,有利于使用成本的控制和生产、安装难度的降低。银层具有较高的光反射率,但本发明还在银层的表面涂覆氧化钛层,此做法有利于消除LED光源间的色差,使LED光源模组发出的光表现出亮白的颜色,从而获得优秀的光效。
所述氧化钛层的原料按重量计包括金红石相氧化钛30—40份、锐钛型纳米氧化钛1—5份、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5—7份、硅烷偶联剂0.1—2份以及40—60份氟碳基料;所述锐钛型纳米氧化钛的粒径为40—50nm;所述金红石相氧化钛粒径为0.1—0.8μm;所述氧化钛层的制备方法为将金红石相氧化钛、锐钛型纳米氧化钛、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硅烷偶联剂以及氟碳基料混合,并加热至40—60℃,保持20—30分钟后,涂布在银层表面,并以30—50℃的温度烘干60—200min;所述氟碳基料是指以氟碳树脂为膜物的涂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奔达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奔达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24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触摸台灯
- 下一篇:复合型LED发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