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5345.4 | 申请日: | 2010-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97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1-09 |
发明(设计)人: | 柯正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超微光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3/02 | 分类号: | G01J3/02;G01J3/18;G02B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许志勇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系统 | ||
1.一种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输入部,用以接收一光学信号;
一预设输出面;以及
一反射型绕射光栅,包括:
一光栅轮廓曲面,该光栅轮廓曲面为非圆弧面;以及
多个绕射结构,用以将该光学信号分离为多个光谱分量,该些绕射结构分别以多个光栅间距(Pitch)设置于该光栅轮廓曲面上,至少部份的该些光栅间距互为不同,使得该些光谱分量以实质上垂直于该预设输出面的方式射向该预设输出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些光谱分量的个数至少大于3。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预设输出面为一平面上的一直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预设输出面为一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 Device,CCD)的一光学影像接收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预设输出面为一互补式金属-氧化层-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的一光学影像接收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型绕射光栅的光栅轮廓曲面与绕射结构刻制于一半导体基底材料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半导体基底材料为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上波导板,具有一第一反射面;以及
一下波导板,实质上平行于该上波导板设置,并具有一第二反射面,该第一反射面与该第二反射面相对,该第一反射面与该第二反射面之间形成一光通道,使来自于该输入部的该光学信号在该光通道内行进。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上波导板及该下波导板的材质为不锈钢、硅芯片、玻璃、光盘片或硬盘片。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通道为空腔式。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光通道更以玻璃、塑料或压克力填满。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括一第一消光元件与一第二消光元件分别配置于该光通道的两侧,该第一消光元件与该第二消光元件的横切面的一侧边呈锯齿状,该些锯齿状侧边面向该光通道,用以吸收射出角度大于一特定角度的该光学信号。
13.一种反射型绕射光栅,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光栅轮廓曲面,该光栅轮廓曲面为非圆弧面;以及
多个绕射结构,用以将一光学信号分离为多个光谱分量,该些绕射结构分别以多个光栅间距(Pitch)设置于该光栅轮廓曲面上,且至少部份的该些光栅间距互为不同,使得该些光谱分量以实质上垂直于一预设输出面的方式射向该预设输出面。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射型绕射光栅,其特征在于,该些光谱分量的个数至少大于3。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射型绕射光栅,其特征在于,该预设输出面为一平面上的一直线。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射型绕射光栅,其特征在于,该预设输出面为一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 Device,CCD)的一光学影像接收面。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射型绕射光栅,其特征在于,该预设输出面为一互补式金属-氧化层-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CMOS)的一光学影像接收面。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射型绕射光栅,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型绕射光栅的光栅轮廓曲面与绕射结构刻制于一半导体基底材料上。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反射型绕射光栅,其特征在于,该半导体基底材料为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超微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超微光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534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