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风电轴承用中碳硼微合金化钢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6037.3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869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南;张福成;陈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C38/32 | 分类号: | C22C38/32;C21D9/40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一诚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13116 | 代理人: | 崔凤英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轴承 用中碳硼微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材料热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合金钢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进一步加剧,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所拥有的风能储量及可开发量居世界首位,风力发电已被列为国家能源发展的国策,因此风电机组的国产化非常重要。由于风电机组被安装在几十、甚至上百米的高空中,且风场往往处于高山、沿海等气温和环境差异很大的区域,造成风电机组中轴承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风电厂家因此提出了对风电轴承20年服役寿命的要求。我国关于风力发电机轴承最新的标准JB/T10705-2007中提出了偏航、变桨轴承套圈一般采用42CrMo制造,也可以采用性能相当或更优的其他材料,对其低温冲击功的要求是-20℃下AkV不小于27J。
现在国内风场中安装的风力发电机组还主要为2.0MW及以下的小功率机组,其中偏航、变桨轴承套圈均采用42CrMo钢。随着对风力发电需求量的增加,大功率(5MW及以上)风电机组的开发就越为重要,而其中大功率风电轴承用钢也成为限制我国风电机组大型化的壁垒。随着单座装机容量的提高,偏航、变桨轴承套圈的壁厚也随之增加,这就对套圈用钢的淬透性提出了高的要求。经过验证,42CrMo钢的淬透性无法满足大功率风电机组用轴承套圈的要求。现在,国内尚无用于风电偏航、变桨轴承套圈的专用钢材,标准JB/T10705-2007中指出:“也可以采用性能相当或更优的其他材料”,说明风电偏航、变桨轴承套圈用钢并未限制为42CrMo钢,因此,新钢种的开发逐渐受到重视。
专利公告号CN101230441B,名称为“耐低温冲击的风电变桨、偏航轴承套圈用42CrMoVNb钢”的中国发明专利,该42CrMoVNb钢的组分和含量为:C:0.42~0.45、Si:0.15~0.30、Mn:0.60~0.90、Cr:0.90~1.20、Mo:0.15~0.30、Ni:0.35~0.60、V:0.08~0.15、Nb:0.03~0.06、Cu≦0.20、S:≦0.015、P:≦0.015、[O]:≦20ppm、[H]:≦2.0ppm,其余为Fe和正常的杂质。该发明提供了一种可用于风电偏航、变桨轴承用钢,但是添加了Ni、Nb等高价格合金元素,大幅度提高轴承的成本,同时其[O]含量控制范围较宽,容易使不同炉次冶炼钢材性能出现大幅度波动。专利公告号CN101994062A,名称为“风电轴承钢”的中国发明专利,该专利中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风电轴承钢,组分和含量为:C:0.40~0.48、Si:0.17~0.45、Mn:0.50~0.80、Cr:0.90~1.20、Mo:0.20~0.30、Ni:0.50~1.20、V:≦0.1、Al:0.015~0.04、Cu≦0.30、S:≦0.010、P:≦0.015、[O]:≦15ppm、[H]:≦1.5ppm,其余为Fe和正常的杂质。该发明提供的新型风电轴承钢,在42CrMo的基础上添加了Ni这一高价格合金元素,使得最终轴承的成本也较高,且也存在[O]含量控制范围较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风电轴承用中碳硼微合金化钢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是在42CrMo的基础上添加了微量B合金元素以提高材料的淬透性,同时适量提高了碳C、锰Mn、硅Si等合金元素含量以提高材料的强度,得到了一种低成本且性能完全满足要求的风电轴承用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风电轴承用中碳硼微合金化钢,它的化学成分重量百分比为:C:0.40~0.50、Mn:0.90~1.20、Mo:0.25~0.35、Cr:0.90~1.20、Si:0.30~0.60、Al酸溶≧0.035、B:0.0008~0.003、N:≦0.0045、O:≦0.0008、H:≦0.00015、 S:≦0.010、P:≦0.015,其余为Fe和正常杂质。
上述风电轴承用中碳硼微合金化钢的制备方法:
(1)将上述化学成分的钢水采用常规转炉炉外精炼和真空脱气处理,通过保护浇铸工艺获得纯净钢坯,将钢坯进行热塑性加工、退火、热碾环加工成轴承;
(2)轴承的最终热处理工艺为:奥氏体化温度850~880℃,保温时间按照0.5分钟/mm计算,油淬后高温回火,回火温度550~650℃,保温时间按照工件厚度不同为1~2小时,回火后油冷至室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60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船舶阀门的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高寿命热作模具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