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仿生降噪膜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6529.2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41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赵湛;杜利东;吴少华;平皓月;方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曹玲柱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生 膜片 | ||
1.一种仿生降噪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层膜片,由柔性材料制备,其上表面具有微支柱阵列;以及
上层膜片,由柔性材料制备,固定于微支柱阵列中各微支柱的上方,其表面形成有通孔,上层膜片和下层膜片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的高度介于10μm~1mm之间;
其中,所述上层膜片提供降噪所需的通孔,所述下层膜片的微支柱阵列用于实现两层膜片之间由于膜片的柔性而不易固定的空腔距离,从而实现对两层膜片的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降噪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膜片表面通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正方形、梯形或三角形,其横向延展的尺寸介于10μm~1mm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生降噪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膜片表面通孔的形状为圆形,其直径介于10μm~1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降噪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膜片表面通孔之间的间距介于10μm~1mm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降噪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膜片和下层膜片的厚度介于10μm~1mm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降噪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膜片上表面微支柱阵列中微支柱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正方形、梯形或三角形,其横向延展的尺寸介于10μm~1mm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仿生降噪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膜片上表面微支柱阵列中微支柱横截面的形状为圆形,其直径介于10μm~1mm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仿生降噪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膜片和下层膜片均由杨氏模量小于10GPa的柔性材料制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仿生降噪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膜片和下层膜片均由聚酰亚胺材料或聚二甲基硅氧烷材料制备。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仿生降噪膜片,其特征在于,在使用状态下,所述下层膜片的下表面贴合于待降噪物体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652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