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肽、编码该多肽的DNA分子、载体、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7573.5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2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鑫;曹志贱;吴英亮;王泽胜;韩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K7/06 | 分类号: | C07K7/06;A61K38/08;A61P31/04;A61P31/06;A61P17/02;C12N1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青朵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肽 编码 dna 分子 载体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肽、编码该多肽的DNA分子、载体、制备方法及应用。该多肽具有(Ⅰ)、(Ⅱ)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任意一个:(Ⅰ)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Ⅱ)具有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经修饰、取代、缺失或添加一个或几个氨基酸获得的氨基酸序列。其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厌氧菌、临床耐药病原菌均具有广谱高效抑制作用,同时能促进组织修复与创面愈合,可用于制备治疗或预防细菌、厌氧菌特别是耐药细菌导致的非特异性感染、特异性感染的相关疾病的药物与促进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的药物。
本申请要求于2013年07月17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310300278.6、发明名称为“多肽、编码该多肽的DNA分子、载体、制备方法及应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肽、编码该多肽的DNA分子、载体、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在各类创伤中,无论是烧伤、冷伤、挤压伤、战创伤、动物咬伤、核放射伤、及复合伤等各类创伤,还是开放伤或闭合伤的临床治疗中,防治感染和促进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始终是创伤治疗中的永恒的主题。
细菌感染是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侵入血循环或局部环境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和其他代谢产物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或局部感染,临床上以寒战、高热、皮疹、关节痛及肝脾肿大为特征,部分可有感染性休克和迁徙性病灶。尤其是老人、儿童、有慢性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治疗不及时有并发症者,可发展为败血症或者脓毒血症。
人体感染的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种类很多,可侵入人体不同部位的组织器官,引起局部组织或全身炎症反应及多种病变。
在非特异性的感染中,也就是化脓性感染中,常见的有疖、痈、丹毒、急性淋巴管炎、急性淋巴结炎、甲沟炎、脓性指头炎、手指侧化脓性腱鞘炎、滑囊炎、掌深间隙感染、脓血症、菌血症等,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可由单一病菌导致感染,也可以由几种细菌共同致病形成混合感染,所以临床用药的广谱性显得特别重要。
痤疮也是一种非特异性感染,为青少年常见病、多发病,中年亦有发生。临床表现为白头痤疮、黑头痤疮、炎性丘疹、继发性脓疮、囊肿或结节、发痛、发痒如若感染可留下疤痕,影响容颜和身心健康。现己知许多发病因素及环节在痤疮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关键作用。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毛囊及皮脂腺单位中的微生物作用,首先是厌氧的丙酸痤疮杆菌,其次为需氧的表皮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优势化脓菌。细菌感染在痤疮的发生中是重要发病因素。
特异性感染是指结核、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百日咳、流行性脑脊髓炎、淋病、伤寒、细菌性痢疾、白喉等是分别由结核杆菌、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炭疽杆菌、百日咳鲍特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伤寒沙门氏菌、志贺氏菌、白喉棒状杆菌引起的独特病变。特异性感染在致病菌、病程演变及治疗等方面与一般的感染不同,这是传染病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促进伤口愈合,是创伤学中与抗感染同样重要的二大问题之一。近年来,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介入,及大量的实验观察到了创伤愈合过程中的细胞活动及其影响因素,认为多种生长因子参与调控创伤愈合过程,其可能的机理也十分复杂。
慢性难愈合感染创面,是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中感染了细菌的创面的统称。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是一种由系列创伤和疾病所致。发生在体表的长期未愈合的创面,主要包括创伤性溃疡、下肢静脉性溃疡、压迫性溃疡以及糖尿病溃疡。由于发生在体表,且病程长,外观影响大、并发症多及治疗费用极其昂贵等特点,因此对患者生活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是现代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摩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75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