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8009.5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824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3 |
发明(设计)人: | 理查德·安东尼·康奈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54 | 分类号: | H01H50/5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 |
地址: | 51812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接触器(10),包括一对第一端部(12),每个第一端部包括一个设置至少一个固定电触点(36)的固定件(14),所述固定电触点面对另一第一端部上的固定电触点设置;一对第二端部(16),包括多个背向设置电导体运动悬臂件(20、22),所述多个运动悬臂件之间设置绝缘隔离件(24);每个第二端部分别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其中一个关联,每个第二端部的运动悬臂件上包括面向对应固定电触点设置的可动电触点(38);所述固定件和运动悬臂件设置为当触点闭合时,通过背向设置运动悬臂件的相反电流形成相斥力,以迫使运动悬臂件互相远离,从而增加固定电触点和可动电触点之间的作用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接触器,特别是(但不限于)一种应用于现代电度表(电量表)中的高电流开关接触器,即所谓的“智能电度表”,以在普通家用供电干线电压(通常是100V至250V交流电)中执行负载断开功能。本发明还涉及一个高电流开关的接触器,该开关在短路时故障状态下要求触点不发生熔焊。
本发明还涉及一个两极电接触器、一个用于零线火线供能的单相电接触器、一个移动电接触器装置、一种在触点闭合状态下防止或限制电接触器故障的方法、一种通过防止或限制旋转加紧来改善触点闭合的方法和一种减少触点磨损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触点熔焊故障状态下,电接触器为”自由”的未计量电流提供了处所。当负荷始终处于电源电压状态下,可能发生危险的电击事故。希望对电路负载进行安全的断开。
目前现有的电接触器能够在100安培或200安培附近令人满意地切换标称电流以进行循环切换。开关通过带有添加物的防止熔焊的特殊银合金触点来承受这些。开关的边缘或臂部设置为能够容易地被驱动以执行开关功能,同时将相关标称电流的自身发热损失降低到最小。
大部分电电度表标准不仅规定符合要求的标称电流下持续开关而不发生触点熔焊的寿命,还要求在适度短路故障状态下触点也不会熔焊,并必须能在收到下一个执行驱动脉冲后断开。在较高的“完全短路”状态下,开关触点可以熔焊,但必须保持未受损坏。换句话说,在“完全短路”期间,融化物质不可以出现爆炸或溅射现象,直到保险丝断开或断电器掉脱使负载安全地与电源断开。这个短路承受期间必须长达AC交流电源六个周期。
对于南美的电电度表,家用二相电源通过重型街侧应用转换器提供的三线电缆提供处所,每相电相对于地线为115V,互相相位差为180度。对于115V交流电上的中型负载来说,每个计量相位通过环形主线向各处插座分配电能。然而,所有的大功率负载,例如洗衣机、烘干机、取暖器、泳池加热器和空调,通过两相230V交流电连接,最大负载为200安培。这样,电度表需要稳固的200安培两级接触器以在需要时执行负载断开功能。
在欧洲和其它多数地区,主流供电方式是单相220V交流电和100安培,一些接近120安培,以符合IEC62055031规范。在南美和其它少数地区使用相等系统,供电方式为两相230V和200安培。后者主要遵循ANSIC12.1测量规范。还有其它一些规范作出了安全性限定,例如UL508,ANSIC37.90.1,IEC68-2-6,IEC68-2-27,IEC801.3。
BLP元件公司申请的英国专利GB2413703提供了一种双片方案,平行可移动的弹簧铜片包括与向外固定触点相反的向内可移动触点。两个相对弹簧铜片穿过固定触点彼此对齐。在一个基本100安培开关中,应用两个弹簧铜片和两个固定铜片,形成总共四个触点,每个平行片流过50安培电流。
在另一个标称电流设置中,组成200安培开关,每个弹簧铜片再分成两个装有弹簧的子片,每个子片在每个端部设置可移动触点。每个子片为一对当中的一个,穿过固定于其中的支撑对应固定触点的终端元件,彼此对齐并相反设置。这样每个开关包括八个触点,一个二级两相负荷断开接触器从而总共包括十六个触点。
这样的铜片分担电流方式显著降低了触点排斥力以达到更稳定的开关,更小的发热,在高标称和短路状态下不会熔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德昌电机(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80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