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攻击掌纹认证方法及其应用的认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28340.7 | 申请日: | 2014-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11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苏辉东;邱琦;闵晓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方付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F21/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余明伟 |
地址: | 20120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掌纹图像 采集 认证 掌纹认证 闪光灯 比对 闪光灯关闭 闪光灯开启 拍摄单元 认证系统 防攻击 随机闪光 高清 应用 攻击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攻击掌纹认证方法及其应用的认证系统,通过拍摄单元采集掌纹图像时,分别在开启闪光灯及不开启闪光灯的情况下采集第一标准掌纹图像和第二标准掌纹图像;通过拍摄单元多次采集以获取多张待认证掌纹图像,其中,闪光灯在待认证掌纹图像的各次采集中是随机开启或关闭的,其中,在闪光灯开启情况下采集的为第一待认证掌纹图像,在闪光灯关闭情况下采集的为第二待认证掌纹图像;掌纹认证系统将闪光灯开启下所采集的第一待认证掌纹图像和第一标准掌纹图像进行比对,并将闪光灯关闭下所采集的第二待认证掌纹图像和第二标准掌纹图像进行比对,在比对均一致时通过认证,利用随机闪光及对应认证可有效避免高清照片的攻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掌纹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攻击掌纹认证方法及其应用的认证系统。
背景技术
掌纹识别是一种新兴的身份识别技术,具有易于采集、纹理丰富等优点。
但是,现有掌纹识别技术存在较大缺陷,无法有效对抗例如利用高清掌纹照片的仿冒攻击,如果非法用户使用高清掌纹照片进行攻击,将通过系统验证;而如果为了防范照片攻击,而从硬件上进行改进,势必需要增加其他辅助设备,将增加系统开销,降低了掌纹识别的通用性,也加大了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攻击掌纹认证方法及其应用的认证系统,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掌纹认证缺陷易攻击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标及其他相关目标,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攻击掌纹认证方法,应用于包括拍摄单元及闪光灯的掌纹认证系统,所述方法包括:在通过所述拍摄单元采集掌纹图像时,分别在开启闪光灯的情况下采集第一标准掌纹图像及在不开启闪光灯的情况下采集第二标准掌纹图像;通过所述拍摄单元多次采集以获取多张待认证掌纹图像,其中,所述闪光灯在所述待认证掌纹图像的各次采集中是随机开启或关闭的,其中,在闪光灯开启情况下采集的为第一待认证掌纹图像,在闪光灯关闭情况下采集的为第二待认证掌纹图像;所述掌纹认证系统将闪光灯开启下所采集的第一待认证掌纹图像和第一标准掌纹图像进行比对,并将闪光灯关闭下所采集的第二待认证掌纹图像和第二标准掌纹图像进行比对,在比对均一致时通过认证。
优选的,所述防攻击掌纹认证方法包括:记录所述多张待认证掌纹图像的采集顺序及闪光灯随机开启情况;按照所述采集顺序并根据所述闪光灯随机开启情况,将所述第一待认证掌纹图像与第一标准掌纹图像比对,并将第二待认证掌纹图像和第二标准掌纹图像进行比对。
为实现上述目标及其他相关目标,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攻击掌纹认证系统,包括:拍摄单元及闪光灯;标准图像采集模块,用于在通过所述拍摄单元采集掌纹图像时,分别在开启闪光灯的情况下采集第一标准掌纹图像及在不开启闪光灯的情况下采集第二标准掌纹图像;待认证图像采集模块,通过所述拍摄单元多次采集以获取多张待认证掌纹图像,其中,所述闪光灯在所述待认证掌纹图像的各次采集中是随机开启或关闭的,其中,在闪光灯开启情况下采集的为第一待认证掌纹图像,在闪光灯关闭情况下采集的为第二待认证掌纹图像;认证模块,用于将闪光灯开启下所采集的第一待认证掌纹图像和第一标准掌纹图像进行比对,并将闪光灯关闭下所采集的第二待认证掌纹图像和第二标准掌纹图像进行比对,在比对均一致时通过认证。
优选的,所述的防攻击掌纹认证系统包括:记录模块,用于记录所述多张待认证掌纹图像的采集顺序及闪光灯随机开启情况;所述认证模块,用于按照所述采集顺序并根据所述闪光灯随机开启情况,将所述第一待认证掌纹图像与第一标准掌纹图像比对,并将第二待认证掌纹图像和第二标准掌纹图像进行比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方付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方付通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283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