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眩玻璃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0709.8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89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强骥鹏;戴斌;陶武刚;李彦涛;王杏娟;陈志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21/00 | 分类号: | C03C2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生启 |
地址: | 518047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眩玻璃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世界各地都兴建大量高楼大厦,其外部越来越多地采用玻璃幕墙作为装饰,其造成的光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其带来的严重后果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同时,液晶显示屏、液晶触摸屏和展柜橱窗的玻璃经常发生反光而让人看不清内容。由于光污染很难像其它污染一样通过分解、转化和稀释等方式消除或减轻,所以应该以预防为主。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开始了防眩玻璃的研制。
目前,防眩玻璃的制备工艺主要分为机械法和化学法。机械方式加工的方法主要分为喷砂法、磨砂法和喷吹法三种,而化学加工的方法主要有化学蚀刻和表面镀膜。
由于化学蚀刻技术制备防眩玻璃的方法简单、容易控制、适合大面积制备,而且处理后的玻璃具有耐磨、长效等优点,因此对于室外用防眩玻璃或者大面积防眩玻璃的制备。现在商业化生产主要采用的还是化学蚀刻技术,它是现在的主流制备工艺。
玻璃表面含有SiO2网状结构和金属碱性氧化物,利用酸性配位物来溶解玻璃表面的金属元素,破坏表面的硅氧网状结构和表面的平整度、光滑度、使玻璃表面产生散光效应,改变原有的透光性。所采用的化学侵蚀材料分为以下几种:(1)侵蚀液;由氢氟酸及添加剂配制而成的液体。(2)侵蚀粉;由氟化物及其添加剂配制成的粉状物,使用时加入硫酸或盐酸,产生氢氟酸,实质上应属于侵蚀液范畴。(3)侵蚀膏;由氟化物加酸调制成膏状物或氢氟酸和添加剂调制而成的膏状物。
传统的防眩玻璃制备工艺以酸蚀法为主,所采用的蚀刻液主要成分为酸性的氟化物,一方面氟化物易挥发到空气中,易使工作环境受到污染,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废弃的蚀刻液需要进过处理并达标后才能排放,但是,废弃蚀刻液的处理难度大、而且费用高,大幅增加了生产成本,影响经济效益。
应用于电子领域的防眩玻璃通常还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在不影响触摸屏手感、图像显示的同时,还需要提高防划伤、抗冲击能力,因此,业内常用的做法是先对玻璃进行钢化得到强化玻璃,再对强化玻璃进行化学蚀刻以获得高强度的防眩玻璃。要想得到具有防眩功能的强化玻璃就必须分别进行强化、蚀刻两次处理,工艺较为复杂。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对环境污染较小且工艺简单的防眩玻璃的制备方法。
一种防眩玻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对铝硅酸盐玻璃进行预热,使所述铝硅酸盐玻璃的温度为600℃~850℃;
使用喷枪在所述铝硅酸盐玻璃表面喷涂晶化处理剂,所述晶化处理剂含有熔盐,所述熔盐按照质量百分含量计包括70%~100%的锂盐及0%~30%的钠盐,所述锂盐为硝酸锂及硫酸锂中的至少一种与氯化锂的混合物或氯化锂,钠盐选自氯化钠、硝酸钠及硫酸钠中的至少一种;及
使所述晶化处理剂与所述铝硅酸盐玻璃进行离子交换3分钟~15分钟以在所述铝硅酸盐玻璃表面形成厚度不均匀的晶化层。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铝硅酸盐玻璃的温度为600℃~680℃。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喷枪的喷嘴上规则分布多个喷孔,所述喷枪的腔体的温度为T0-ΔT,所述喷嘴的所述多个喷孔的温度在[T0-ΔT,T0+ΔT]这一区间内均匀分布。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620℃≤T0≤870℃,0.5℃≤ΔT≤10℃。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620℃≤T0≤700℃,1℃≤ΔT≤5℃。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喷孔的孔径相同。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喷孔的孔径为10μm~50μm。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喷枪的腔体采用温控电加热方式加热,每个所述喷孔具有独立的加热电路。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喷孔的加热电路由自控系统控制,所述自控系统随机给出一系列在[T0-ΔT,T0+ΔT]这一区间的温度,并随机分配给多个所述喷孔。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自控系统每隔一秒钟随机给出一系列在[T0-ΔT,T0+ΔT]这一区间的温度,并随机分配给多个所述喷孔。
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熔盐中,以质量百分含量计,所述氯化钠及所述氯化锂的总含量为90%~100%,所述硝酸钠及所述硝酸锂的总含量为0%~5%,所述硫酸钠及所述硫酸锂的总含量为0%~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070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