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纺织精练剂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0877.7 | 申请日: | 2014-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40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李翔;朱学文;徐兴建;舒建生;林真意;侯海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3/295 | 分类号: | D06M13/295;D06M15/5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54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纺织 精练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精练剂,尤其涉及包括磷酸酯和聚醚的纺织精练剂。
背景技术
精练过程是纺织品在一定温度下与碱和精练剂进行的一个复杂的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它包括渗透、净洗、膨化、乳化、皂化、分散、螯合和脱色等作用,其中渗透和净洗是较为重要的作用,精练过程第一步是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精练液向纤维内部渗透,使纤维及杂质膨化;第二步为净洗作用,即纤维经充分润湿后,其杂质经过热和化学品的皂洗、乳化、萃取、分散等作用而被去除。精练剂的作用是帮助碱液渗透到纤维内部,促进蜡状物的皂化,棉籽壳、蛋白质和果胶等的分解,使已脱离纤维的杂质分散在煮练液中,防止重新附着在纤维上。
CN101498101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无磷精练剂及其制备方法,该精练剂由下述重量比的原料组成,异构醇醚羧酸盐15-25%,烷基糖苷10-15%,异构醇聚氧乙烯醚5-10%,其余为去离子水。这种精练剂虽然不含磷元素,不含APEO,耐碱性,渗透性,分散性也较好,但是大量烧碱的使用既加重污水处理负担又对纺织品有一定的伤害。
CN101158113A公开了一种环保型高效精练剂,其包括脂肪酰胺聚氧乙烯醚琥珀酸单酯磺酸钠、C12~14烷基多糖苷,异构C13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仲烷基磺酸钠等表面活性剂,以及其他助剂。
但上述现有的精练剂的配方中的表面活性剂组分种类太多,造成精练剂制备操作较为麻烦。
CN101113569A公开了一种高效精练剂及其生产方法。其采用的表面活性剂为磷酸酯和脂肪醇醚,以及申请人自家生产YY-02型增效剂,而且指出该增效剂为一种低分子酚和醚混合物。但现有包括磷酸酯和脂肪醇聚醚体系的纺织精练剂的渗透性和润湿性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包括磷酸酯和脂肪醇聚醚体系的纺织精练剂的渗透性和润湿性低从而造成毛效和白度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新的纺织精练剂,其具有渗透性强和润湿性好、毛效和白度好的优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述的纺织精练剂在纺织物的印染前处理中的应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纺织精练剂,以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
磷酸酯,100份;
脂肪醇醚,5~20份;
其中,所述的脂肪醇醚具有如下分子通式:
R-O-[(PO)n/(EO)m]-(EO)t-H;
R为C8-C18的烷基;[(PO)n/(EO)m]是由PO和EO构成的共聚链段,所述共聚链段中PO单元的个数n=2~5,所述共聚链段中EO单元的个数m=2~8,分子通式中分子末端具有的EO结构单元数为t=2~5。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磷酸酯的结构中优选含有R2基团和EO结构单元,R2为C8~C10的烷基,EO结构单元个数与R2基团个数的比为k=2~9,更优选k=2~6。所述的磷酸酯可选采用合成路线一或合成路线二制备,而合成路线一得到的磷酸酯在提高渗透性和润湿性效果优于合成路线二得到的磷酸酯,采用合成路线一得到的磷酸酯与合成路线二得到的磷酸酯混合使用时两种结构的磷酸酯具有协同作用,因此最好。两个合成路线分别如下:
合成路线一:先将R2OH进行磷酸化,再与所需量的EO(每摩尔R2OH需要k摩尔EO)进行加成反应。例如所述磷酸酯的合成,可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1)使R2OH与P2O5在45~50℃反应1~1.5小时;其中,R2OH与P2O5在的摩尔比为1∶(0.45~0.55);
(2)在70~80℃保温3~5小时;
(3)按照水与步骤(1)中的R2OH的摩尔比为1.1~1.4加入水,在85~90℃水解1~2小时;
(4)在105~110℃真空脱水30~60分钟;在110~125℃加入EO,EO与步骤(1)中异辛醇的摩尔比为k摩尔,在加入EO过程中控制表压为0~0.3M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多纶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08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