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聚乙烯球阀及其阀端管连接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31597.8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52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蒋小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27/06 | 分类号: | F16K27/06;F16K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 |
地址: | 5283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乙烯 球阀 及其 阀端管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阀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聚乙烯球阀及其阀端管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聚乙烯(PE)是人类发明石油化工产品以来应用最广泛的塑料之一。随着人们对聚乙烯材料的不断认识与研究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聚乙稀球阀在性能、重量和价格等多方面的优越性,并开始使用聚乙稀阀门代替金属阀门。聚乙烯阀门耐腐蚀、抗老化性强,使用寿命可多达50年,在燃气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聚乙稀阀门,其阀端管与阀体普遍采用环状平面热熔对接,这种连接结构,不仅阀端管与阀体的两轴线重合度差,抗弯矩强度低,而且塑胶热熔珠无规则的溢流在外表面,严重影响了产品的外观质量。
如现有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20183649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聚乙烯球阀,其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中的阀芯和阀芯驱动机构,其中,阀口中焊接有电熔管件,该电熔管件与阀芯接触的一端设有密封圈和支撑套,该电熔管件的另一端与端管焊接固定。该聚乙烯球阀提高了加工质量,为后续的在焊接前进行密封检验提供了方便,但不能解决上述产生的塑胶热熔珠溢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乙烯球阀阀端管连接结构,在阀体与阀端管熔接面的前后分别形成一溢流腔,使热熔珠溢流在溢流腔内而被隐藏,避免了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
本发明的进一步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聚乙烯球阀阀端管连接结构的聚乙烯球阀,其抗弯矩强度高,适于推广应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聚乙烯球阀阀端管连接结构,包括阀体以及与所述阀体焊接固定的阀端管,所述阀体的端部设有热熔接孔,所述阀端管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热熔接孔配合熔接的热熔接体,所述热熔接孔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溢流槽和第二溢流槽,所述热熔接体的前后两端分别设有第三溢流槽和第四溢流槽,当阀体的热熔接孔与阀端管的热熔接体熔接封闭时,所述第一溢流槽和第三溢流槽封闭形成第一溢流腔,所述第二溢流槽和第四溢流槽封闭形成第二溢流腔。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前端和后端为相对参考方向。阀体的中心用于放置阀芯,阀芯的上端设置与之传动连接的阀杆,则以阀芯与阀杆共同的轴线为中心,该中心为也阀体的其中一轴线,该轴线向两边的延伸方向为阀体的两端,即以阀体的该轴线为基准,越靠近该轴线的方向即定义为前端。
作为改进,所述热熔接孔为圆锥孔,所述热熔接体为与所述圆锥孔配合的圆锥体。以圆锥孔及圆锥体的形状设计,便于阀端管与阀体熔接时热熔珠的流动。
优选地,所述热熔接孔从前端向后端方向上,圆锥孔的圆锥面直径逐渐扩大;所述热熔接体从前端向后端方向上,圆锥体的圆锥面直径逐渐扩大。
可选地,所述第一溢流腔和/或第二溢流腔的横截面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阀体中部设有阀芯孔,相邻所述阀芯孔设有圆柱孔,所述圆柱孔设于所述第一溢流槽的前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阀端管的端部设有圆柱体,圆柱体设于所述第三溢流槽的前端,所述圆柱体与所述圆柱孔配合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聚乙烯球阀,包括阀体、设置于所述阀体内的阀芯、与所述阀芯传动连接的阀杆以及与所述阀体焊接固定的阀端管,所述阀端管与所述阀体的连接结构采用如上述任一所述聚乙烯球阀阀端管连接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聚乙烯球阀阀端管连接结构,其分别在阀体与阀端管的熔接面的前后端设置溢流槽,使之熔接对合接触时,阀体与阀端管的共同熔接面前后分别形成一溢流腔,则热熔珠即溢流在溢流腔内而被隐藏,避免了影响产品的外观质量。
本发明采用这种阀端管连接结构的聚乙烯球阀,其阀体与阀端管的两轴线重合度好,抗弯矩强度高,延长了球阀的使用寿命,更加适于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二聚乙烯球阀阀端管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二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阀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15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括用于吸收正面碰撞的装置的机动车辆底盘
- 下一篇:具有高水平编码的多层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