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32150.2 | 申请日: | 2014-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29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04 |
发明(设计)人: | 刘雄;杨燕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雄 |
主分类号: | F25B1/10 | 分类号: | F25B1/10;F25B29/00;F25B49/02;F24F12/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55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制冷 设备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空调制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发明申请人于2011年6月在《建筑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名称为《同时供冷供热的双级压缩制冷热泵循环性能研究》的论文,在该论文中,本发明申请人提出了一种能够实现同时供冷供热的双级压缩制冷热泵循环,其系统原理图如图5所示,该循环适用于同时有供冷和供热需求、且热负荷大冷负荷小的场合,能够同时满足用户的冷热量需求,其工作性能如图6所示,从图6中可以看出:上述循环在工作过程中存在一个特征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该特征温度时,在同一工况下,全热回收循环的工作性能大于上述循环(即:上述论文中所提出的同时供冷供热的双级压缩制冷热泵循环)的性能;当环境温度大于该特征温度时,在同一工况下,全热回收循环的工作性能小于上述循环的性能;由此可见,上述循环在一部分运行工况下,能够进一步提高空调制冷设备在同时供冷、供热情况下的工作性能,使其工作性能甚至高于全热回收循环,实现空调制冷设备在同时供冷、供热情况下进一步节能的目的。
但从上述论文中可知,上述循环在工作过程中必须根据用户的需要,对空调制冷设备所生产的冷热量分别进行独立调节,而上述论文仅给出了能够实现上述循环的空调制冷设备原理图(如图5所示),而该原理图并不能保证该空调制冷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稳定运行、实现所期望的运行工况、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实现对冷热量的分别独立调节和控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的、能够实现同时供冷供热双级压缩制冷热泵循环的空调制冷设备,以及该空调制冷设备在实现同时供冷供热双级压缩制冷热泵循环的工作过程中,能够根据用户的需要,对其输出的冷热量分别进行调节的控制方法。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1、一种空调制冷设备,包括低压压缩机(1)、高压压缩机(2)、第一节流机构(3)、第二节流机构(4)、冷媒换热器(5)、中间换热器(6)和热媒换热器(7);
所述低压压缩机(1)出口端依次经过高压压缩机(2)入口端、高压压缩机(2)出口端、热媒换热器(7)制冷剂侧入口端、热媒换热器(7)制冷剂侧出口端、第二节流机构(4)入口端、第二节流机构(4)出口端、冷媒换热器(5)制冷剂侧入口端、冷媒换热器(5)制冷剂侧出口端与所述低压压缩机(1)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一节流机构(3)入口端与所述热媒换热器(7)制冷剂侧出口端和第二节流机构(4)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一节流机构(3)出口端依次经过中间换热器(6)制冷剂侧入口端、中间换热器(6)制冷剂侧出口端与低压压缩机(1)出口端和高压压缩机(2)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
其特征是:该空调制冷设备还包括中间压力传感器(12)、冷却介质入口温度传感器(13)、热媒出口温度传感器(14)和冷却介质流量调节装置(15);
所述中间压力传感器(12)设置于所述低压压缩机(1)出口端与高压压缩机(2)入口端之间的管道、或者是所述中间换热器(6)制冷剂侧出口端管道上,用于检测实际的中间压力;
所述冷却介质入口温度传感器(13)设置于所述中间换热器(6)冷却介质侧入口端,用于检测冷却介质入口温度;
所述热媒出口温度传感器(14)设置于所述热媒换热器(7)热媒侧出口端,用于检测热媒换热器(7)的热媒出口温度;
所述冷却介质流量调节装置(15)设置于所述中间换热器(6)冷却介质侧入口端或出口端,用于调节通过中间换热器(6)的冷却介质流量。
2、一种空调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所述空调制冷设备包括低压压缩机(1)、高压压缩机(2)、第一节流机构(3)、第二节流机构(4)、冷媒换热器(5)、中间换热器(6)、热媒换热器(7)、中间压力传感器(12)、冷却介质入口温度传感器(13)、热媒出口温度传感器(14)和冷却介质流量调节装置(15);
所述低压压缩机(1)出口端依次经过高压压缩机(2)入口端、高压压缩机(2)出口端、热媒换热器(7)制冷剂侧入口端、热媒换热器(7)制冷剂侧出口端、第二节流机构(4)入口端、第二节流机构(4)出口端、冷媒换热器(5)制冷剂侧入口端、冷媒换热器(5)制冷剂侧出口端与所述低压压缩机(1)入口端相连;所述第一节流机构(3)入口端与所述热媒换热器(7)制冷剂侧出口端和第二节流机构(4)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所述第一节流机构(3)出口端依次经过中间换热器(6)制冷剂侧入口端、中间换热器(6)制冷剂侧出口端与低压压缩机(1)出口端和高压压缩机(2)入口端之间的管道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雄,未经刘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215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