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轴石英角速度传感器芯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2852.0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2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15 |
发明(设计)人: | 林丙涛;朱振忠;李文蕴;蒋昭兴;满欣;赵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C19/5621 | 分类号: | G01C19/5621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2 | 代理人: | 李海华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英 角速度 传感器 芯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角速度检测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双轴石英角速度传感器芯片,属于惯性传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角速度传感器又名陀螺仪,为惯性传感器的一种,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和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依据工作原理的不同,陀螺可分为机械陀螺、激光陀螺、光纤陀螺、静电陀螺、半球谐振陀螺、微机械陀螺等,其中微机械陀螺为低精度陀螺,但由于采用MEMS(微电子机械系统)工艺制作,具有体积小、成本低、可靠性高和适合大批量生产等独特优势,特别适合于对精度要求不高但对价格、体积和功耗要求严格的领域。
微机械陀螺按照基底材料的不同可分为硅微陀螺和石英微陀螺两类,两种基材的陀螺在国内外均并行发展,在军民领域的应用各有特色。与硅微陀螺相比,石英微陀螺的机械结构和信号处理均比较简单,该特点有利于提高微陀螺的性能。
石英晶体在Z轴方向没有压电效应,使得单片式双轴或三轴角速度传感器芯片的结构设计较为困难,国内外相关公司或研究单位推出的石英角速度传感器产品均为单轴产品,双轴和三轴产品均非单片结构,而是通过两个或三个单轴产品组装而成,不利于体积的微型化和成本的低廉化。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于微型化、结构简单且适合批量制作的双轴石英角速度传感器芯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双轴石英角速度传感器芯片,包括两平行的驱动梁、两平行的Y轴检测梁、一根Z轴检测梁和连接梁,所述驱动梁、Y轴检测梁和Z轴检测梁位于同一平面且其长度方向均沿Y向设置,连接梁两端与两驱动梁和两Y轴检测梁连接形成H形结构,两驱动梁位于连接梁同一侧,两Y轴检测梁位于连接梁另一侧,Z轴检测梁一端与连接梁中部固接并与Y轴检测梁位于同一侧,Z轴检测梁另一端与固定块固接;
两驱动梁的上下表面和左右侧壁均覆盖有激励电极,同一驱动梁的上下表面的激励电极连接在一起用于与激励电源的正极/负极连接,该同一驱动梁的左右侧壁的激励电极连接在一起用于与激励电源的负极/正极连接;两驱动梁上下表面激励电极和左右侧壁激励电极与激励电源的连接极性相反以使两个驱动梁沿X方向做弯曲反向振动;
两Y轴检测梁的左右侧壁均覆盖有敏感电极,左右侧壁的敏感电极均由上下平行分开的两部分构成,用于收集Y轴检测模态下的Z向平面外振动所引起的压电电荷;
所述Z轴检测梁的上下表面和左右侧壁均覆盖有敏感电极,用于收集Z轴检测模态下的X向平面内振动所引起的压电电荷。
所述驱动梁、Y轴检测梁、Z轴检测梁、连接梁和固定块在同一块具有压电效应的石英晶体基材上一体制作而成。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双轴石英角速度传感器为单片一体集成结构,相对于两个单轴石英角速度传感器组装而成的双轴产品,更便于微型化和批量制作。
2、驱动梁和检测梁分开设置,机械耦合小且灵敏度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双轴石英角速度传感器芯片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1-A1剖视图;
图3-图1的B1-B1剖视图;
图4-图1的C1-C1剖视图。
图5-本发明双轴石英角速度传感器芯片的驱动模态示意图;
图6-本发明双轴石英角速度传感器芯片的Y轴检测模态示意图;
图7-本发明双轴石英角速度传感器芯片的Z轴检测模态示意图。
其中:1-双轴石英角速度传感器;2-驱动梁;3-Y轴检测梁;4-Z轴检测梁;5-连接梁;6-固定块;7a~7d-驱动梁激励电极;8a~8d-Y轴检测梁敏感电极;9a~9d-Z轴检测梁敏感电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双轴石英角速度传感器芯片1,包括两平行的驱动梁2、两平行的Y轴检测梁3、一根Z轴检测梁4和连接梁5,所述驱动梁2、Y轴检测梁3和Z轴检测梁4位于同一平面且其长度方向均沿Y向设置,连接梁5两端与两驱动梁2和两Y轴检测梁3连接形成H形结构,两驱动梁2位于连接梁5同一侧,两Y轴检测梁3位于连接梁5另一侧。Z轴检测梁4一端与连接梁5中部固接并与Y轴检测梁位于同一侧,Z轴检测梁4另一端与固定块6固接。为突出结构形状,图1中未示出表面电极图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六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28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