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再生低浓度CO2高效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33437.7 申请日: 2014-07-14
公开(公告)号: CN104117343A 公开(公告)日: 2014-10-29
发明(设计)人: 冯坚;岳晨午;姜勇刚;冯军宗;陈旭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主分类号: B01J20/26 分类号: B01J20/26;B01J20/30;B01D53/02
代理公司: 国防科技大学专利服务中心 43202 代理人: 郭敏
地址: 410073 湖***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再生 浓度 co sub 高效 吸附 材料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O2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再生低浓度CO2高效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二氧化碳(CO2)是自然界大气的组成成分之一,在大气中的含量很低(约为0.03%),不会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但在潜艇、空间站、载人深潜器、地下国防工事等密闭空间内,由于人员呼吸(在平静情况下,成人每小时呼出20-25LCO2)等原因CO2浓度不断升高。研究发现,当CO2浓度大于1%(分压约1KPa)时,人员就会出现头昏脑胀、思维迟钝等CO2中毒症状。因此必须清除多余的CO2以保证人员健康。

固态胺传统上是指一种高孔隙率的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是在一定分子量、一定交联度的苯乙烯-二乙烯苯共聚物中成孔,然后引进胺基形成的固态共聚物。现在各种以较大比表面积固体为基体,通过搭接、改性、浸渍等方法引进胺基而得到的吸附材料统称为固态胺。固态胺具有丰富的胺基,可以与CO2发生化学反应实现对CO2的选择性吸附,在降压或加热的条件下,又可以使反应反方向进行,实现对CO2的脱附,具有选择性好、能耗低、易再生等特点,是CO2吸附材料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

目前,固态胺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嫁接和浸渍两种。其中,浸渍法主要通过物理浸渍的方法引入胺基,这一方法得到的固态胺可引入的胺基总量更大,吸附量更高,但胺基与基体之间没有化学键的连接,稳定性较差;而嫁接法主要通过化学反应在基体上引入胺基,这一方法得到的固态胺胺基主要通过化学键与基体相连,热稳定性较高,同时其胺基高度分散在载体表面,易与CO2作用,吸附速率及单位胺基吸附量都高于浸渍法,但嫁接法引入的胺基总量有限,吸附量较低。

申请号为[201010102582.6]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吸附法除去气体中CO2的方法,该方法以溶胀的树脂进行胺化制备胺基树脂,并对胺基树脂进行活化,以活化的胺基树脂为吸附剂去除CO2。但是其吸附量较低,且CO2压力较高,在CO2分压为6%时,吸附量为1.45mmol/g(63.7mg/g),至于更低压力下的CO2吸附量文献中并未给出。

申请号为[201010118752.X]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吸附CO2用多孔炭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采用浸渍法制备吸附材料,首先制得多孔炭,然后浸渍聚乙烯亚胺制备多孔炭复合材料。制备的材料在50℃~110℃对纯CO2的吸附量可达3.64mmol/g(160mg/g)以上,但是其CO2压力很高且吸附温度较高,不适于密闭空间的环境(CO2压力不超过1KPa,温度为常温),并且文献中并未给出其循环吸脱附性能。

申请号为[200510012772.8]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高效吸附CO2的有机胺-介孔复合材料,该方法以介孔材料的合成原粉直接浸渍有机胺,利用模板剂胶束分散有机胺合成复合材料。该材料对在75℃下对5%的CO2吸附量可达3.23mmol/g(142mg/g),但是其吸附温度和压力均较高,并且经7次循环吸脱附后吸附量下降了约4.23%。

文献[K.M.Alnaief,I.Smirnova.Amino functionalised Silica-Aerogels for CO2-adsorption at lowpartial pressure.Adsorption,2012,18:163-171]采用共缩聚和后改性两种不同嫁接方法制备了CO2吸附材料,并进行了对比,发现后改性制备的材料氮含量更高(最高可达5.2wt%)CO2吸附量也更高大(在22℃下对0.25%的CO2吸附量为0.523mmol/g),而共缩聚制备的材料在相同条件下的吸附量不超过0.1mmol/g。但是后改性方法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改性溶液置换过程,制备周期长,且难以保证材料的均匀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343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