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站分组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34539.0 | 申请日: | 2014-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0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冯伟;冯思;葛宁;陆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16/14 | 分类号: | H04W16/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相雨 |
地址: | 100084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站 分组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站分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基站和用户之间的通信速率飞速增长。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速度的增长带来的是对频谱利用效率的更高要求。密集的频谱复用增加了各个小区间的干扰强度,从而降低了小区内用户或基站的信干噪比,从而制约了通信速率的进一步提升。
解决小区间干扰问题有很多种手段,最原始的方法是在基站布局的过程中对各个基站所使用的频段进行预先划分,使得采用同样频率进行通信的小区在地理分布上相隔较远,从而减轻了两者之间的干扰。但这种方案无疑极大的降低了频谱的利用效率。随着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通信的出现,发现如果在多个基站之间建立协同关系,则可以使多个基站形成一个虚拟的MIMO系统,从而在这些能够协作的基站范围内,其相互之间的干扰能够通过MIMO通信的技术原理予以消除。相对传统的依靠地理间隔降低干扰的方式来说,这种新的对抗干扰的方式大幅提高了频谱利用效率。而协作机制带来的弊端就是提高了对基站的信号处理能力的要求,同时要求基站之间存在高速的通信链路。当协作的规模越来越大,这种要求往往变的难以满足。
为使多基站协作成为可能,在协作之前先对已有基站进行分组,分组后仅在组内进行协作成为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案。分组降低了协作的天线规模,也就降低了基站做多天线检测或者预编码方法的复杂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分组方法本身的复杂度和形成分组后的系统性能成为度量分组协作方案的核心标准。在分组协作中,不同的分组方案会对最终的系统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同时其自身的复杂度也有较大的区别。目前的分组方案中比较有效的方案是正交动态分组。这种分组方法能够根据随机变化的信道结构,动态的改变系统的分组结构,使系统中的基站能够根据信道的变化进行有效的合作,从而获得更高的系统容量。这个分组方法的重要缺陷在于,分组方法执行过程中需要已知整个系统中所有基站和用户之间的精确信道信息。为此所要付出的信道估计的代价是很高的。而分组之后的检测过程中,由于只在分组内部存在协作关系,所以仅需要知道局部的信道信息即可完成检测,从而采用这样的分组方案,浪费了大部分精确估计得到的信道信息。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基站分组的复杂度,并提高基站分组的分组效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站分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所有基站与用户之间的大尺度信道系数;
S2:在未被分组的基站中选取一个作为当前基站,将所述当前基站作为当前分组;
S3:遍历除当前基站外且能被分组的基站,根据所述大尺度信道系数计算将遍历到的基站加入到所述当前分组后的容量近似值;
S4:找到最大的容量近似值,将所述最大的容量近似值所对应的基站加入所述当前分组,并判断所述当前分组是否达到了分组阈值,若是,则执行步骤S5,否则返回步骤S3;
S5:判断是否所有的基站均被分组包含,若否,则返回步骤S2,否则结束流程。
其中,所述大尺度信道系数由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计算获得。
其中,步骤S3中,根据所述大尺度信道系数通过下式计算将遍历到的基站加入到所述当前分组后的容量近似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45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无线自组织网络业务可靠性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认知无线电频谱切换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