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防治韭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34782.2 | 申请日: | 2014-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63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潘长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长生 |
主分类号: | C05G3/02 | 分类号: | C05G3/02;A01N65/38;A01P7/04 |
代理公司: | 烟台上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4 | 代理人: | 刘志毅 |
地址: | 264000 山东省烟台市经***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防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物防治韭蛆的方法。
背景技术
韭蛆是一种顽固的地下害虫,为韭菜生产中常见的病虫害,韭蛆幼虫聚集于地下,钻食韭菜的假鳞茎,韭菜受害后,轻则影响商品价值,重则导致地上叶片瘦弱枯黄、萎蔫腐烂甚至成片死亡,极大地危害了韭农的利益。目前韭农采用的专业防治韭蛆的药品多以辛硫磷(有机磷类农药)和毒死蜱为主,虽然两种农药是国家许可应用的杀虫剂,但是由于韭菜的内吸以及生长期短的特性,韭菜收割时未达到农药安全间隔期,而韭农使用此类药物的数量和频度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随着此类农药的施用,韭蛆对农药的抗性也越来越强,逼迫韭农去违规施用更高毒,更有效的农药,形成恶性循环,导致韭菜农药残留超标,出现多起“毒韭菜”事件,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众多的农业从业者也意识到此类事件的严重性,也有志于寻找环境友好型的方法,也研究出一些防治韭蛆的生物制剂,但是由于成本较高,效果不如化学农药等原因,未得到大范围的有效的推广与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环境友好型的纯生物的防治韭蛆的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生物防治韭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辣椒、牡荆采用小型粉碎机粉碎后,与水按照1:5:100的比例混合浸泡24-72小时,取上清液后与沼液以1: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浇灌于韭菜割茬的根部。本发明通过不断的实验验证,将三者的混合比例定为1:5:100,既保持了较低的经济成本,又可以达到较好的防治韭蛆的效果。
本发明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效果:
1.防治方法绿色、环保无污染,采用的配方全部是植物源,极大地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韭菜无任何农药残留,韭菜的食用安全问题解决。
2.防治效果稳定。该防治方法经过大面积实验,使用该方法后,证明韭蛆的防治效果较好,未现可见的韭蛆危害。
3.该方法与沼液混合,沼液作为韭菜种植有效的有机肥料来源,供给韭菜生长所需的养分,有效的提高了韭菜产量和品质。
4.防治方法成本低廉,原料易得,辣椒为常见蔬菜,种植易得,牡荆为常见的野生植物,可做药用,生命力旺盛,人工种植简单。沼液亦为农业生产中推广使用的有机肥料,生产较为简单。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1.称取人工种植的朝天椒1kg,采集野生的牡荆枝条与叶片5kg,将二者分别投入小型粉碎机粉碎。
2.将粉碎后的朝天椒与牡荆投入装有100kg清水的塑料桶中,搅拌均匀后浸泡48小时,取上清液。
3.将步骤2中所得的上清液与等体积的沼液混合后,采用泵机或人工的方式浇灌于收割过的韭菜地里,浇灌面积约0.3亩,根据韭菜的需水量,连续浇灌三次。
4.经过如上所述的过程之后,观察韭蛆的活动状况,发现韭蛆的存活量明显减少,韭菜植株生长旺盛,达到了本发明的效果。
以上是对于本发明方案的具体描述,任何基于本发明所做的方案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长生,未经潘长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47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复合肥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增产高效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