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面油污收集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36281.8 | 申请日: | 2014-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1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李德志;李经纶;秦艾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麦其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7 | 代理人: | 董红曼 |
地址: | 20006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面 油污 收集 系统 | ||
1.一种水面油污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油污收集装置(1)和油污存储装置(2);
所述油污收集装置(1)包括第一油污吸取单元(3)、第二油污吸取单元(4)和至少一个油水分层柱(5);
所述第一油污吸取单元(3)从油水混合的水面将油水混合物吸入所述油水分层柱(5)中,所述油水混合物在所述油水分层柱(5)中静止后,分离成油层与水层,所述第二油污吸取单元(4)从所述油水分层柱(5)中把油层油污吸入所述油污存储装置(2)中,实现对水面油污的收集;
当所述油水分层柱(5)的数量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两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油水分层柱(5)之间依次级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油污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污吸取单元(3)包括第一吸嘴(31)、第一吸油管(32)与第一水泵(33);所述第一吸嘴(31)置于油水混合的水面,所述第一吸嘴(31)与所述第一吸油管(32)连通,所述第一水泵(33)产生的负压将油水混合物经过所述第一吸嘴(31)与所述第一吸油管(32)吸入所述油水分层柱(5)中;
所述第二油污吸取单元(4)包括第二吸嘴(41)、第二吸油管(42)与第二水泵(43);所述第二吸嘴(41)置于所述油水分层柱(5)内并漂浮于所述油层的表面,所述第二吸嘴(41)与所述第二吸油管(42)连通,所述第二水泵(43)产生的负压将所述油水分层柱(5)内油层的油污经过所述第二吸嘴(41)与所述第二吸油管(42)吸入所述油污存储装置(2)中,实现对水面油污的收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面油污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嘴(31)与所述第二吸嘴(32)的外层设有轻质不透水的漂浮部,所述漂浮部用于增加所述第一吸嘴(31)与所述第二吸嘴(32)在所述油水表面与所述油层上的浮力。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面油污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油管(32)与所述第二吸油管(42)采用轻质有韧性且不透水的材料制成,以增加其浮力。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油污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层柱(5)的底部设置有泄水口(51),用于排出油水分层柱(5)内下层的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油污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级联设置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油水分层柱(5)的内径依次递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面油污收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水分层柱(5)设置有液位计(6),用于观察所述油水分层柱(5)内所述油层与所述水层的液面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6281.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软硬夹层交互地基排水预应力管桩及施工方法
- 下一篇:自动防洪排涝灌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