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屏蔽吸波板和电磁屏蔽及吸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6371.7 | 申请日: | 2014-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074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正茂;黄晓庆;赵立君;邵春菊;邓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9/00 | 分类号: | H05K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郭润湘 |
地址: | 100032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屏蔽 吸波板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磁屏蔽吸波板和电磁屏蔽及吸波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被屏蔽空间的透光性较差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在待屏蔽空间需要透光的部分,加装电磁屏蔽吸波板,以屏蔽和吸收电磁波;所述电磁屏蔽吸波板包括: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的板体,所述板体内形成有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填充有能够屏蔽和吸收电磁波的透明导电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屏蔽吸波板和电磁屏蔽及吸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及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空间电磁环境越来越复杂,电磁辐射越来越多。在某些特殊要求的环境下,比如实验室环境,保密部门环境以及对电磁辐射要求较高的居住环境等需要对电磁波进行屏蔽。
为了满足电磁屏蔽的要求,一般需要用良导体的金属板对待屏蔽空间进行包裹。其中,可以将电磁波在良导体的金属板中的传输距离定义为穿透深度δ,其可以按照如下公式(1)和(2)确定:
ω=2πf; (2)
其中,σ为某介质的电导率,μ为某介质的磁导率,ω为待屏蔽的电磁波的角速度,f为待屏蔽的电磁波的频率。此处某介质为良导体的金属板。
通过上述公式(1)和(2)可以计算出频率为90MHz(广播频率的低频段)的电磁波在铜介质中的穿透深度δ为7μm,当屏蔽60dB时需要厚度为7δ=50μm。频率越高的电磁波的穿透深度越小。
而对于需要透气的待屏蔽空间,目前主要是加装波导板来实现空气的交换。其中,波导板由多个波导管组成,根据波导理论,波导管存在一个截止频率,当电磁波的频率低于波导板的截止频率时,电磁波就被截止或衰减而不能传输,该特性与高通滤波器相似。在电磁波屏蔽方案中,使用最多的是截面为六角形的波导管。如图1所示,为截面为六角形的波导管的示意图。
截面为六角形的波导管的截止频率如下公式(3)所示:
其中,fc为截面为六角形的波导管的截止频率,W为六角形蜂窝内切圆直径。
工程上为了保证屏蔽效果,实际屏蔽的最高频率fm会小于fc,一般取fc=(5~10)fm,波导管的长度L一般取L≥3W。
另外,除了对电磁波进行屏蔽之外,在某些场景下还需要达到吸波的效果,即对电磁波进行吸收,目前对于要满足吸波要求的场景主要时通过特殊的吸波材料来实现电磁波的吸收。
然而,无论是采用良导体的金属板,波导板,还是吸波材料,都会导致被屏蔽空间的透光性较差,因此目前的电磁波屏蔽和吸波方案均不能满足对透光要求较高的场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磁屏蔽吸波板和电磁屏蔽及吸波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被屏蔽空间的透光性较差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屏蔽吸波板,包括:
由透明材料制作而成的板体,所述板体内形成有密封腔体,所述密封腔体内填充有能够屏蔽和吸收电磁波的透明导电介质。
其中,所述密封腔体的填充宽度d不小于待屏蔽的电磁波在所述透明导电介质中的传播距离z;以及,
所述z根据e-αz确定,其中:
所述e-αz为所述待屏蔽的电磁波在所述透明导电介质中传播时的振幅因子,其根据预先设置的待屏蔽的电磁波的衰减倍数确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63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