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MC多子模块自定义集成元件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7803.6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9999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刘崇茹;林周宏;洪国巍;郭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电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G06F9/455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张文宝 |
地址: | 10220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mc 模块 自定义 集成 元件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MMC多子模块自定义集成元件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电压源型换流器(Voltage Source Converter,VSC)和脉宽调制(Pulse-width Modulation,PWM)技术的电压直流输电(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成为电压源型高压直流输电发展的新趋势。相比于传统2电平、3电平的拓扑结构,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被提出后凭借其技术优势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它的模块化结构使其可扩展性强、输出电平数高,并很好的克服了传统电压源换流器存在开关频率高、输出电压谐波大、电压等级低、换流站占地面积大、动态均压困难等缺点。
随着MMC换流器向高电平数、大容量的趋势发展,每个桥臂串联的子模块数急剧增加,这给仿真平台PSCAD/EMTDC(Power Systems Computer Aided Design/Electromagnetic Transients including DC,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对基于MMC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仿真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子模块数量过多且IGBT频繁的开断,使得PSCAD/EMTDC仿真计算上导纳矩阵过大且时刻变化,造成了矩阵求逆消耗了很长的时间。而且,子模块中包含IGBT和二极管带插值精确计算的器件,造成仿真时重复多次调用接口函数,同样消耗了的一定的仿真时间。
目前,一些研究针对子模块的运行特性提出了对应的等效模型,用于替代子模块以提升仿真的速率,但是仍然存在很大的缺陷。已有的等效模型在实现子模块闭锁状态存在很大的问题,且无法实现子模块的故障仿真,而且未将等效模型集成为自定义元件,在搭建大规模的MMC换流器模型时,其仍然存在很大的数据量,造成了搭建模型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因此,基于PSCAD/EMTDC平台采用Fortran语言建立一种灵活的自定义MMC多子模块集成元件具有很大的必要性。这不仅能够提升仿真的时间、减少搭建MMC模型的工作量,而且能够为研究MMC子模块闭锁和故障的动态特性提供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MMC多子模块自定义集成元件的设计方法,用于克服仿真软件PSCAD大规模仿真和MMC子模块等效模型存在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MMC多子模块自定义集成元件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确定每个子模块的等效状态和等效模型,将各个子模块的等效模型合并为戴维南等效模型;
步骤2:修正处于闭锁状态的子模块的等效状态;
步骤3:设置子模块的故障类型,根据子模块的故障类型修正子模块的等效模型;
步骤4:在电磁暂态仿真软件PSCAD中实现子模块的编写。
所述确定每个子模块的等效状态和等效模型具体为:
当子模块为投入状态,或者子模块为闭锁状态并且满足ibr(t)>0和Vin_i>Uci(t)时,子模块的等效状态为电容状态且子模块的等效模型为:
当子模块为旁路状态,或者子模块为闭锁状态并且满足ibr(t)<0时,子模块的等效状态为小电阻状态且子模块的等效模型为:
当子模块为闭锁状态并且满足ibr(t)≥0和Vin_i≤Uci(t)时,子模块的等效状态为大电阻状态且子模块的等效模型为:
其中,Reqi为第i个子模块的等效电阻,Veqi(t)为第i个子模块在时刻t的受控电压源,Δt为仿真步长,C为子模块电容,Uci(t-Δt)为第i个子模块在时刻t-Δt的电容电压,Uci(t)为第i个子模块在时刻t的电容电压,ibr(t-Δt)为时刻t-Δt流入第i个子模块的桥臂电流,ibr(t)为时刻t流入第i个子模块的桥臂电流,Vin_i为第i个子模块的输入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电力大学,未经华北电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78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