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39379.9 | 申请日: | 2014-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547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邹湘坪;李晓强;王全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复新材料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5/06 | 分类号: | C08J5/06;C08L61/06;C08L63/00;C08L67/06;C08L61/00;C08L83/04;C08L61/28;C08K9/02;C08K9/04;C08K9/06;C08K7/00;C08K7/14;C08K7/06;C0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11 | 代理人: | 潘诗孟 |
地址: | 21421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增强 树脂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一种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将经过表面氧化处理的纤维进行涂层处理;涂层处理所用涂层材料为有机聚合物和氨基硅烷偶联剂,且有机聚合物和氨基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比为50~150:1;有机聚合物为聚丙烯、聚酰胺、聚酰亚胺,或苯乙烯和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物;氨基硅烷偶联剂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乙基-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苯胺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将经过涂层处理的纤维按照所需形状进行三维立体编织;
将编织好的三维织物放入模具中,加入热固性树脂,低温注塑成型,低温注塑成型的注塑温度为160℃以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纤维为玻璃纤维、碳纤维,或二者的混合物,混合物中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质量比为0.5~2: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固性树脂为酚醛树脂、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呋喃树脂、有机硅树脂、乙烯基酯树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热固性树脂为环氧树脂和线性酚醛树脂的混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氧化处理为O3氧化、液相氧化、阳极电解氧化或等离子氧化。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氧化处理为液相氧化,氧化液为浓硝酸、酸性高锰酸钾、次氯酸钠或次氯酸;表面氧化处理方法如下:用200ml/L乙醇溶液为溶剂,去除纤维的表面油迹,用去离子水洗净并烘干纤维,将纤维浸在氧化液中回流,再用去离子水冲洗至中性,晾干,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涂层处理工艺如下:
(1)将涂层材料按照比例充分熔融混合后灌入喷枪;
(2)经过表面氧化处理的纤维通过喷涂室,喷枪射出的涂层材料在高压的作用下雾化并散落在纤维上,纤维的输送速度为3~5m/min,喷枪喷涂压力为0.3~0.5MPa,喷涂距离为20~30cm;
(3)喷涂后的纤维通过连续式烘干设备,烘干温度为120~150℃,烘干时间为2~10min。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维立体编织方法为通用的四步法中的方形1×1编织工艺进行整体编织;所述纤维为玻璃纤维和碳纤维的混合物,玻璃纤维和碳纤维交错排列后喂入织机。
9.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制备方法制得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
10.权利要求9所述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作为电动汽车电池箱体的用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构成电动汽车电池箱体的外壳、侧壁、上盖和下盖均使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
12.一种电动汽车电池箱体,其特征在于,其箱体封装材料为权利要求9所述的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复新材料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未经合复新材料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3937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