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接缝连接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0551.2 | 申请日: | 2014-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1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05 |
发明(设计)人: | 张阳;陈彦羽;鲍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41008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活性 粉末 混凝土 rpc 接缝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段间连接方式。
背景技术
装配式RPC-钢-混凝土混合梁结构将混凝土、钢材以及新型材料RPC三者各自不同的性能组合在一起共同作用,既能综合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的优势,又能充分发挥新型材料RPC的优点,这种装配式RPC-钢-混凝土混合梁结构是将三者结合于一体的完美组合。这种新型结构的主要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结构自重来看,相比普通混凝土,RPC与钢材的自重较轻,在结构设计中RPC梁段可以采用更薄的截面形状,使结构整体自重减轻,可以有效增大结构跨径和桥梁通航净空高度。
(2)从环保方面来看,组合结构使用的钢梁部分、RPC梁部分以及混凝土桥面板部分均可由工厂预制,施工现场清洁安全,钢材可部分回收,而RPC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排放量是同等水泥的一半左右,这种新型结构不仅是对地球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充分的实践应用。
(3)从结构受力来看,结构跨中正弯矩区上部混凝土桥面板受压、下部的钢梁受拉,是将钢材和混凝土具有各自不同的优势完美地组合在一起共同作用;对于支点附近的负弯矩区上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桥面板受拉、下部RPC梁受压,能充分发挥RPC材料轻质、高强、耐久等优点。
(4)从经济效益方面来看,相比普通混凝土,采用RPC设计的梁段,可以极大地减少箍筋和受力筋的用量,甚至可以不设置箍筋;同时RPC结构的高耐久性减少或免除了结构的维护费用,延长了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工程建设和使用的综合造价,具有很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虽然这种新型结构有很多的优点,但也还存在不足之处:由于RPC梁段的制作需要在热养护的条件下,所以整体现场浇筑难度较大,只能采用工厂部分梁段预制,然而预制RPC梁段间的连接方式,采用普通混凝土湿接缝连接,造成连接段提前开裂,结构整体性差。因此开发受力合理,施工方便,连接可靠的RPC梁间连接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段间接缝连接。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为:将外包于RPC梁段表面的薄钢板与高强度螺栓杆焊接成整体,并与RPC浇筑,预制RPC梁的两端做成齿形,相邻预制RPC梁段间外套拼接钢板,后将螺母与螺栓杆拧紧使两相邻RPC梁段连接成整体,使其共同受力。除此之外,将外置的钢板和高强度螺栓采用喷漆防护,提高钢材抗腐蚀能力以及连接段的耐久性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就在于:
1、本发明的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段间接缝连接,在工厂浇筑RPC梁时先外包薄钢板与螺杆焊接固定成一体,将其置于模板内与RPC一起浇筑,现场施工时只需将搭接钢板套于螺栓杆上,用螺母拧紧即可,且无需再焊接,直接拼接成型,施工简单便捷。
2、本发明的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段间接缝连接,预制RPC梁两端做成齿形,拼装时使相临的RPC梁段相互嵌合,增加连接处接缝的抗剪能力。
3、本发明的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段间接缝连接,采用拼接钢板高强度螺栓群连接方式的理论和实践成熟,其优点是连接紧密、受力良好、耐疲劳、可拆换、安装简单以及动力荷载作用下不易松动等。
4、本发明的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段间接缝连接,在钢板以及高强螺栓群连接处采用喷漆防护,提高连接处耐久性能。
5、本发明的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段间接缝连接,主要应用于新建桥梁、人行桥、活动桥以及桥梁的应急抢修和危桥改造重建等。
6、而匹配法现场浇筑法,该方法需保证在90℃下对RPC进行湿养护,在节段外面用双层聚乙烯薄膜罩住,喷入高温蒸汽进行养护,在48h过程中用热电偶控制温度。这样不仅造成现场施工条件困难,还会使RPC现场浇筑的施工时间延长,若浇筑条件达不到要求,其受压等各方面的性能都会降低。通过合理设计,并综合工厂化加工、方便运输和安装和施工便捷等因素,本发明的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段间接缝连接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段间接缝连接顺桥向和横桥向立面图;
图2本发明—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段间接缝连接A-A剖面图;
图3本发明—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段间接缝连接B-B剖面图;
图4本发明—预制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梁段间接缝连接薄钢板与螺栓杆焊接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05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