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微污染水的组合工艺及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42465.5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82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沈峥;张亚雷;贺群丹;杨龙;文志潘;彭博宇;周雪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污染 组合 工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控制领域,涉及一种处理微污染水的组合工艺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中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水体,造成水体持续性污染,使得一些饮用水水源成为了微污染水体。这些微污染水体中含有很多种微量的有机污染物,虽其浓度不高,但是多为有毒有害污染物,甚至有致畸、致癌和可疑致癌的作用,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同时水体中的氮磷污染日趋严重,使得湖泊、河流等水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致使水体中藻类过量繁殖,对水处理产生了多种负面影响。
而且目前常规饮用水处理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浊度和颗粒物的去除,对有机物的去除率有限,对于小分子量的有机物去除率更低。这种情况下产生了许多饮用水净水器,其主要手段是利用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进行吸附。而活性炭对于大于3000和小于1000的有机物的去除效果都不好。
传统的化学药剂法,投加量大,费用高,而且会增加水中氯化物、硫酸盐等的含量,使水质味道变差,对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率也较低。
传统的生物法,能够去除60%左右的有机物,运行成本低,但是占地面积大,投资高,停留时间长,不易管理。
可见传统单一的方法已无法满足微污染水的处理要求,迫切需要一项去除效率高、投资小的组合工艺来解决水源的微污染问题。
膜过滤技术是颇具竞争力的新型水处理方法,利用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在一定外推动力作用下使溶液中的溶质和溶质,溶质和溶剂分离,达到提纯、浓缩和净化的目的。与传统工艺相比,超滤工艺具有很好的去除浊度和病原微生物的效果,但对氮、磷及有机物的去除率不高,且水中有机物又会造成膜的污染,致使工艺成本增加。因此,超滤技术需要和其它工艺组合来对微污染水进行处理。
电凝聚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水处理技术。电凝聚法进行预处理可以弥补超滤的不足之处,它能有效地去除氮磷及有机物,同时减缓了膜的污染。
目前,以超滤技术为核心的组合工艺在水处理中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如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已在饮用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化学混凝剂的大量投加不仅会增加成本,还会造成二次污染;吸附-超滤组合工艺虽然提高了有机物的去除率,但是对水中的氮磷去除效果甚微;生物-超滤组合工艺对有机物也有较高的去除率,但是运行一段时间后,细菌的大量繁殖会使后续膜组件产生微生物污染。可见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膜污染加重的现象依然会出现。此外,也出现了一些电凝聚-超滤相关的水处理专利,如混凝-电凝聚-超滤法处理采油废水装置(申请号:200810012266.2)和基于电化学和超滤的制革废水循环利用装置(申请号:201110044405.1),其处理对象分别为采油和制革废等水,因此在处理过程会投加混凝剂,而若将此类装置应用到微污染水的处理上,则显得过于复杂,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投入。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原水水质、出水水质要求和现场条件,确定经济化和环境友好化的组合工艺,尽可能简化装置,充分发挥各单元工艺的优点,达到互补促进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微污染水处理技术上存在的不足,将电凝聚法和超滤技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去除物广、去除率高、操作简便、无二次污染的微污染水处理的组合工艺。
本发明提出的处理微污染水的组合装置,该装置包括原水池1、pH调节池3、搅拌装置4、电凝聚槽5、自动换相脉冲电源7、沉淀池8、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9和清水池10,其中:所述电凝聚槽5内设有若干块电极板6,自动换相脉冲电源7输出端口由导线与位于电凝聚槽5中的电极板6相接,pH调节池3入水口通过水泵与原水池1出水口相接,电凝聚槽5入水口通过水泵与pH调节池3出水口相接,电凝聚槽5出水口与沉淀池8入口相接,沉淀池8的出水口通过水泵与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9的进水口相接,中空纤维超滤膜组件9的出水口接清水池。
本发明中,所述电极板6平行布置于电凝聚槽5内,电极板6两侧通过卡槽11固定于电凝聚槽5内,相邻的电极板6的间距为5-40mm。
本发明中,所述电凝聚槽5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均设有阀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处理微污染水的组合装置采用的工艺,具体步骤如下:
(1)将储存于原水池的水导入pH调节池中,进行pH调节;
(2)将经pH调节后的水由水泵打入电凝聚槽中,开启搅拌装置的同时,打开自动换相脉冲电源,使电流密度稳定在一个值;即根据微污染水质和处理要求的不同控制电流密度为1-10mA/cm2,电解时间为5-6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24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