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铸钮扣毛坯自动分料回料生产线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3634.7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2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黄钊;黄瑞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卓恒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7/00 | 分类号: | B22D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铸 钮扣 毛坯 自动 分料回料 生产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铸钮扣毛坯自动分料回料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压铸锌合金钮扣,从压铸模具分离出来时,都采用以下这两种方式:手动掰料:手动掰料的方式,需要人员较多且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环境温度高、劳动强度大、对于熟练工人高度依赖。滚筒甩料:锌合金模具铸出来时,整模放入滚筒,通过滚筒转动,工件不停地翻滚甩打,使工件从料杆上分离,再通过筛选机上把每种工件分离开。
此种方式容易造成工件表面损伤,且工件较薄时,在滚筒翻转甩打后,会使工件变形,这种方式只适合品质要求不高的产品,而且工序繁多,不同的产品容易混淆。
此外,以上两种加工方式,都存在无法自动回收压铸流道体及排溢料到压铸机的锅炉中,都需要人工操作添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压铸钮扣毛坯自动分料回料生产线。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压铸钮扣毛坯自动分料回料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料机械手、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回料输送带,第一工位设有冷却装置,第二工位安装有掰排溢料头装置,第三工位安装有掰毛坯产品装置,第一、二、三工位内设有间歇式输送带通过;
所述掰排溢料头装置和掰毛坯产品装置结构相同,均包括侧边导向板,侧边导向板上固定有压紧气缸一、压紧气缸二和夹料气缸,压紧气缸一、压紧气缸二和夹料气缸连接气动夹头,侧边导向板上端固定有光杆固定座,光杆固定座固定安装有调整光杆,调整光杆一端连接调整手轮,光杆固定座上连接支撑板,支撑板上固定有电机固定板,电机固定板上固定110型步进电机,110型步进电机的轴端安装有偏心轮,偏心轮连接连杆,电机固定板的支脚上设有直线轴承,直线轴承焊接上/下移动台,上/下移动台与连杆一端连接,上/下移动台上设有光杆,光杆上连接有摆动连杆;电机固定板上方设有感应开关;
所述掰毛坯产品装置的压紧气缸一一侧设有隔离板。
本发明的具体工作流程为:压铸机压铸加工出的整模钮扣的产品,通过自动机械手取出,放置于第一工位上,第一工位的冷却装置进行冷却,第二工位分别掰出每一模上的排溢料,第三工位同时掰下每一模上的毛坯产品,剩余的流道体和排溢料通过输送带汇聚至压铸机的炉边的压缩机上,压成四方块再返回至炉中,实现金属纽扣取料、分料、回料等生产过程,从而实现金属纽扣生产的自动化。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本发明实现自动掰排溢料头和掰毛坯产品,工作效率高,劳动强度小,机械化程度高,避免对工件表面的变形、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二工位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二工位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三工位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三工位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取料机械手;2-第一工位;3-第二工位;4-第三工位;5-回料输送带;6-间歇式输送带;301-压紧气缸一;302-压紧气缸二;303-光杆固定座;304-支撑板;305-上/下移动台;306-连杆;307-电机固定板;308-感应开关;309-偏心轮;310-110型步进电机;311-光杆;312-摆动连杆;313-调整光杆;314-侧边导向板;315-气动夹头;317-夹料气缸;318-调整手轮;319-直线轴承;401-压紧气缸一;402-压紧气缸二;403-光杆固定座;404-支撑板;405-上/下移动台;406-连杆;407-电机固定板;408-感应开关;409-偏心轮;410-110型步进电机;411-光杆;412-摆动连杆;413-调整光杆;414-侧边导向板;415-气动夹头;416-隔离板;417-夹料气缸;418-调整手轮;419-直线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述:
如图1所示,一种压铸钮扣毛坯自动分料回料生产线,包括取料机械手1、第一工位2、第二工位3、第三工位4和回料输送带5,第一工位2设有冷却装置,第二工位3安装有掰排溢料头装置,第三工位4安装有掰毛坯产品装置,第一、二、三工位内设有间歇式输送带6通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卓恒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卓恒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36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铜液与不锈钢板材复合铸造装置
- 下一篇:一种黄铜转子及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