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干式安装潜水排污泵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43651.0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88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赵雪莲;唐棣;曹大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蓝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58 | 分类号: | F04D29/58;F04D29/40;F04D29/04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李德溅;徐冬涛 |
地址: | 211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装 潜水 排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加注绝缘油冷却以提高电机冷却效率、缩减零部件尺寸以降低成本的干式安装潜水排污泵。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潜水排污泵采用干式安装时,是在泵体外部增加水套,依靠叶轮泵水形成内循环对电机进行冷却。此种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起循环作用的冷却水管易堵塞,且泵结构复杂,体积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干式安装潜水排污泵水冷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加注绝缘油冷却以提高电机冷却效率、缩减零部件尺寸以降低成本的干式安装潜水排污泵。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
一种干式安装潜水排污泵,包括机壳、机壳内由转子总成和定子构成的电机,转子总成的上轴承嵌置在机壳顶部的轴承室内,转子总成的下轴承嵌置在轴承座内且转子总成依次穿过轴承座和机械密封座与蜗壳内的叶轮固定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壳内设有连通机壳内壁、电机上方和轴承室外壁构成的第一空腔的注油孔,轴承室上设有连通第一空腔上部与轴承室内腔的上循环油孔,且转子总成的上轴承底部设有用于将第一空腔中的绝缘油经上循环油孔甩至轴承室内的甩油环;所述的轴承座固定设置在机壳的下侧且轴承座的上侧与机壳的内壁、电机下方之间构成第二空腔,轴承座与其下方的轴承压盖构成第三空腔且轴承座上设有连通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的下循环油孔,轴承座上设有套置在转子总成上并位于第二空腔下部的螺旋输油圈,转子总成的旋转将带动螺旋输油圈将第三空腔内的绝缘油经下轴承输送至第二空腔并由下循环油孔回流至第三空腔内。
所述的蜗壳设置在轴承座的下方,机械密封座固定设置在轴承座的下侧并位于蜗壳的上部内侧。
所述蜗壳的下端内侧嵌置有底座。
所述机壳的顶端设有接线盒,接线盒上设有用于潜水电缆与电机相连的电缆压盖。
所述的轴承座上设有泄漏保护装置,泄漏保护装置的下端位于轴承座与机械密封座形成的油室内。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通过在机壳上设置注油孔,然后在轴承室和轴承座上分别设置上循环油孔和下循环油孔,通过在转子总成的上轴承底部设置甩油环和在轴承座上侧设置螺旋输油圈,使得潜水泵安装时,通过注油孔加入适量绝缘油,电机运转过程中,绝缘油通过两个循环油孔在轴承方位处的空腔内循环时能够带走轴承运转产生的热量,同时绝缘油也冷却了电机运行产生的热量,达到冷却电机和轴承的目的,以适合干式安装的工况;该潜水排污泵由于原冷却水套的去除,相关零部件尺寸得到缩小,降低了生产成本,适宜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干式安装潜水排污泵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叶轮; 2—底座;3—蜗壳;4—轴承座;5—转子总成;6—定子;7—机壳;8—注油孔;9—上循环油孔;10—接线盒;11—电缆压盖;12—轴承室;13—甩油环;14—螺旋输油圈;15—下循环油孔;16—泄漏保护装置;17—轴承压盖;18—机械密封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干式安装潜水排污泵,包括机壳7、机壳7内由转子总成5和定子6构成的电机,机壳7的顶端设有接线盒10,接线盒10上设有用于潜水电缆与电机相连的电缆压盖11,转子总成5的上轴承嵌置在机壳7顶部的轴承室12内,转子总成5的下轴承嵌置在轴承座4内且转子总成5依次穿过轴承座4和机械密封座18与蜗壳3内的叶轮1固定相连,蜗壳3设置在轴承座4的下方,机械密封座18固定设置在轴承座4的下侧并位于蜗壳3的上部内侧,在蜗壳3的下端内侧嵌置有底座2。
在机壳7内设有连通机壳7的内壁、电机上方和轴承室12的外壁构成的第一空腔的注油孔8,轴承室12上设有连通第一空腔上部与轴承室12内腔的上循环油孔9,且转子总成5的上轴承底部设有用于将第一空腔中的绝缘油经上循环油孔9甩至轴承室12内的甩油环13;轴承座4固定设置在机壳7的下侧且轴承座4的上侧与机壳7的内壁、电机下方之间构成第二空腔,轴承座4与其下方的轴承压盖 17构成第三空腔且轴承座4上设有连通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的下循环油孔15,轴承座4上设有套置在转子总成5上并位于第二空腔下部的螺旋输油圈14,转子总成5的旋转将带动螺旋输油圈14将第三空腔内的绝缘油经下轴承输送至第二空腔并由下循环油孔15回流至第三空腔内。从排污泵的结构来说,由于机壳7和定子总成6之间有间隙,故本质上说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是连通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蓝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蓝环保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36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