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粘质沙雷氏菌NlM280及作为杀虫剂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4394.2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096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渭霞;李凯龙;陈洋;赖凤香;傅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稻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2;A01N63/00;A01P7/04;C12R1/43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黄美娟;李世玉 |
地址: | 3114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粘质沙雷氏菌 nlm280 作为 杀虫剂 应用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株对水稻害虫(褐飞虱和二化螟)具有致病作用的新菌株-粘质沙雷氏菌以及该菌在褐飞虱和二化螟防治方面的应用。
(二)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是超过一半世界人口的主粮。因此在粮食安全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水稻也是受虫害侵袭最为严重的粮食作物之一。全国稻区病虫害常年发生面积在1亿公顷次以上,每年可造成稻谷损失约60万吨。因此,有效地控制水稻害虫对水稻增产具有重要意义。
褐飞虱(Nilaparvata lμgens )(Brown planthopper)属于同翅目飞虱科,是我国和许多亚洲国家当前水稻上的首要害虫,可以直接取食或将病菌和病毒传给水稻,从而给粮食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褐飞虱具有远距离迁飞的能力和很强的适应性。目前,控制褐飞虱致害性的首要方法是化学杀虫剂如吡虫啉、噻嗪酮、仲丁威及异丙威,但随着吡虫啉大范围高频次的使用,稻飞虱对其抗药性快速提高,各地反映其对稻飞虱的效果大不如前。其次是培育抗性水稻品种,但由于褐飞虱的强适应性,化学农药容易导致产生抗药性种群和飞虱的再猖獗,抗性水稻的培育和种植虽对环境友好但也由于能克服寄主抗性的新褐飞虱致害性种群出现,导致其危害越来越严重。
二化螟(Chilo sμppressalis Walker)属鳞翅目,螟蛾科,是我国水稻上危害最为严重的常发性害虫之一,在分蘖期受害造成枯鞘、枯心苗,在穗期受害造成虫伤株和白穗,一般年份减产3%~5%,严重时减产在3成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15亿元,已成为取代稻飞虱和棉铃虫,影响我国国计民生的头号害虫(盛承发等,2003)。二化螟除危害水稻外,还能危害茭白、玉米、高粱、甘蔗、油菜、蚕豆、麦类以及芦苇、稗、李氏禾等杂草。目前我国防治水稻二化螟的主要药剂为沙蚕毒素类的杀虫单,杀虫双,三唑磷以及进口农药氟虫晴,锐劲特等化学农药。纯生物农药也得到了逐步推广。但由于化学农药长期大量使用,二化螟对其抗药性逐渐增高,其中对沙蚕毒素类已增长了67倍,已不能单独控制二化螟为害(汪明根等,2004)。进口农药氟虫晴对二化螟防效较好但存在着防治成本高,对水生动物不安全等缺点。因此,开发选用新型高效农药新品种有效防治二化螟显得十分迫切。
通过化学杀虫剂控制水稻害虫,不仅生产成本高,且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对人、畜健康危害严重,农药残留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长期影响,害虫也产生了抗药性。因此挖掘有益微生物资源,开发新型微生物杀虫剂将成为农药产业的主体。目前主要的微生物杀虫剂包括有细菌杀虫剂、病毒杀虫剂和真菌杀虫剂。细菌杀虫剂其作用机制是胃毒作用,昆虫摄入病原细菌制剂后,通过肠细胞吸收,进入体腔和血液,使之得败血症导致全身中毒死亡。目前筛选的杀虫细菌大约有100多种,其中被开发成产品投入实际应用的主要有4种,即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μs thμringiensis,Bt)、日本金龟子芽孢杆菌(Bacillμs popilliae)、球形芽孢杆菌(Bacillμs sphaericμs Meyer and Neide)和缓病芽孢杆菌(Bacillμs Lentimorbμs)。其中苏云金芽孢杆菌是商业开发最成功的杀虫剂)。这些杀虫剂在生产实践中均不同程度的存在局限性如杀虫谱窄、稳定性差,易产生抗药性等。因此急需挖掘微生物资源,寻找新的杀虫谱广,性能稳定的微生物杀虫剂,并通过基因工程等手段对其进行有目的的改进,从而能更好地发挥生物防治的综合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稻研究所,未经中国水稻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43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