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扇组件及其扇框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4412.7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177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楯成;杨朝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52 | 分类号: | F04D29/52;F04D29/66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聂慧荃;郑特强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组件 及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风扇组件及其扇框,该扇框具有一入风口端及一出风口端,且包括一侧壁;一顶部,连接于该侧壁的其中一端,其靠近该入风口端;以及一底部,连接于该侧壁的另一端,其靠近该出风口端,该底部具有至少一消音结构。叶轮设置于该扇框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风扇组件,特别是关于风扇组件的扇框。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在风扇运转时,难以避免噪音的产生,故该如何解决风扇运转时的噪音问题,为风扇研发及业者所致力研究的。而噪音产生的原因可能有从风扇的入风口端及出风口端因气流扰动(或流场)所产生的噪音;或是因风扇运转时,而使风扇整体产生震动进而造成的噪音。而因震动而产生的噪音,其可通过设计缓冲结构或是加强元件之间的结合强度,以达到减缓噪音的效果。
然而,因气流扰动而在入风口端及出风口端所产生的噪音却更为明显,且无法通过缓冲结构或是加强结合强度来克服,故更难以解决于入风口端或出风口端的噪音问题。一般而言,为了解决噪音问题,必须通过增加其他元件,或是通过改变扇框的构型以改变流场等方式,然而,这些方式都可能大幅降低原有的风扇效率及特性。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风扇组件及扇框,可通过新颖且简易的结构设计,即可保持风扇组件本身的效能,同时又可改善因流场而产生的噪音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扇框,具有一入风口端及一出风口端,扇框包括一侧壁、一顶部以及一底部。顶部连接于侧壁的其中一端,其靠近入风口端。底部连接于侧壁的另一端,其靠近出风口端,底部具有至少一消音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种风扇组件,包括一扇框以及一叶轮。扇框具有一入风口端及一出风口端,扇框包括一侧壁、一顶部及一底部。顶部连接于侧壁的其中一端,其靠近入风口端。底部连接于侧壁的另一端,其靠近出风口端,底部具有至少一消音结构。叶轮设置于扇框内。
在一实施例中,消音结构具有一凹部,或为一盲孔沟槽式消音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侧壁包括一内侧壁以及与内侧壁相对设置的一外侧壁。顶部连接内侧壁与外侧壁,底部连接内侧壁与外侧壁,且内侧壁、外侧壁、顶部及底部共同形成一腔体。
在一实施例中,消音结构具有一开孔,以连通腔体与外界。
在一实施例中,扇框包括第一扇框构件以及一第二扇框构件,其中内侧壁、部分外侧壁及顶部共同组成第一扇框构件,部分外侧壁及底部共同组成第二扇框构件。
在一实施例中,顶部具有至少一排水孔。
在一实施例中,消音结构可吸收波长大于4倍腔体的高度的噪音。
在一实施例中,底部具有二消音结构,该二消音结构间隔一距离而相对并排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消音结构为长条形、方形、圆形或其他几何形状。
在一实施例中,底部具有多个消音结构,该多个消音结构为不连续且对称设置。
承上所述,本发明的风扇组件及其扇框,由于扇框具有消音结构,且消音结构设置于底部,即设置于出风口端,并使底部形成不平整的构型。风扇运转所产生的气流流经底部时,可受到消音结构的结构设计而在底部产生较小的涡流,进而可减少出风口端的扰流(回风),故可减低因扰流所产生的噪音。而更重要的是,消音结构的设置可在不影响风扇组件本身的静压-风量特性的情况下,同时达到减少噪音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风扇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风扇组件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风扇组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44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体变压器
- 下一篇:用于座舱空气压缩机的盖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