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2,4,6-三取代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5275.9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6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青锋;张志国;刘统信;时蕾;张贵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239/26 | 分类号: | C07D239/26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 | 代理人: | 路宽 |
地址: | 453007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取代 嘧啶 化合物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2,4,6-三取代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背景技术
2,4,6-三取代嘧啶类化合物具有强大的生物活性,以其作为母核结构的许多化合物在抗疟疾、癌症等疾病治疗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同时作为药物合成的中间体,也广泛地应用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中。1951年Dodson (J. Org. Chem.1951, 16, 461-465)使用苯甲脒和查尔酮在氢氧化钾催化下获得了2,4,6-三取代嘧啶类化合物。随后也有文献(Tetrahedron Lett.2004, 45, 4611-4613; Bull. Korean Chem. Soc.2003, 24, 1575-1578; J. Comb. Chem.2006, 8, 646-648)报道了2,4,6-三取代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但是在这些方法中,存在着腐蚀性强、底物复杂、产率低、操作麻烦等特点,很难大范围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反应过程简单且易于操作的2,4,6-三取代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以替代传统强腐蚀性、操作繁琐的合成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2,4,6-三取代嘧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脒和查尔酮为原料,以溴化亚铜/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于90℃在二甲亚砜溶剂中一步反应即制得2,4,6-三取代嘧啶类化合物,具体的反应方程式为:
,
其中取代基R1选自、或,取代基R2和R3选自H、CH3、OCH3或Cl,催化剂为溴化亚铜/2,2’-联吡啶,溶剂为二甲亚砜,温度为90℃。
根据以上方法,合成的化合物为:
。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合成方法中,反应步骤仅有一步,过程简单,不使用强碱或复杂底物为原料;本发明步骤少,工艺难度低,腐蚀小,投资设备少,容易操作,有利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法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
在25mL圆底烧瓶中加入1.0mmol查尔酮和1.2mmol脒,然后加入3.0mL二甲亚砜、1.0mmol溴化亚铜和2.0mmol 2,2’-联吡啶,在90℃条件下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使用TLC监测,反应结束后,使用柱层析纯化,即制得2,4,6-三取代嘧啶类化合物,依据此方法通过选取不同的原料分别合成了以下几种化合物:
。
(1)2,4,6-三苯基嘧啶
1H NMR (CDCl3, 400 MHz): 8.76-8.73 (m, 2H), 8.32-8.28 (m, 4H), 8.02 (s, 1H), 7.60-7.51 (m, 9H). 13C NMR (CDCl3, 100 MHz): 164.9, 164.6, 138.2, 137.6, 130.9, 130.8, 129.1, 128.6, 128.5, 127.4, 110.5. 收率(基于转化率):75%;查尔酮转化率:80%。
(2)4,6-二苯基-2-对甲基苯基嘧啶
1H NMR (CDCl3, 400 MHz): 8.63 (d, J = 8.0 Hz, 2H), 8.31-8.27 (m, 4H), 8.00 (s, 1H), 7.59-7.54 (m, 6H), 7.35 (d, J = 8.0 Hz, 2H), 2.46 (s, 3H); 13C NMR (CDCl3, 100 MHz): 164.8, 164.7, 140.9, 137.9, 135.6, 130.9, 129.4, 129.0, 128.6, 127.4, 110.2, 21.7. 收率(基于转化率):80%;查尔酮转化率: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师范大学,未经河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527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