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用菌菌棒打孔贴胶带一体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6040.1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1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林瑞招;张华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瑞招;张华昌 |
主分类号: | B65B61/00 | 分类号: | B65B61/00 |
代理公司: | 温州金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3237 | 代理人: | 王坚强 |
地址: | 3254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菌 棒打 胶带 一体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食用菌菌棒打孔贴胶带一体机。
背景技术
在食用菌菌棒种植过程中,必须在培养食用菌菌棒上进行打孔,在打孔之后,又必须贴上胶带,使孔洞保持封闭,用以食用菌菌棒母种接种。
但是现有食用菌菌棒的打孔和贴胶带均采用人工打孔与人工贴胶带,不仅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人工打出来的孔大小位置不同,质量差。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菌棒打孔贴胶带一体机,解决现有食用菌菌棒打孔贴胶带人工操作,不仅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孔大小位置不同,质量差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食用菌菌棒打孔贴胶带一体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用于限位并输送食用菌菌棒的夹紧输送机构,沿夹紧输送机构输送方向上依次设有至少一组自动打孔机构及至少一组自动贴胶带机构。
所述夹紧运输机构包括输送带、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驱动输送带运动,所述输送带上设有沿输送带均匀间隔布置的限位挡板。
所述自动打孔机构包括打孔板、若干个打孔针、第一气缸,所述打孔板设置在夹紧输送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一气缸与打孔板联动连接,能带动打孔板上下移动,所述打孔针固定排列在打孔板上,其针头垂直向下布置。
所述打孔针呈空心结构,所述打孔针上方还设有排废机构,所述排废机构包括排风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能驱动排风机转动,所述排风机通过可伸缩的伸缩管与打孔针顶部连通。
所述自动贴胶带机构包括机头、第二伺服电机,机头上设有与打孔针同等数量的胶带组件,且胶带组件与打孔针32相对应,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能驱动机头沿不同于输送的方向移动。
所述胶带组件包括喂带轮、若干个辊轮、收带轮、标头以及胶带,设置在机头底部,所述标头一端与机头铰接,另一端设有导带轮,所述胶带设置在喂带轮上,并依此通过辊轮、导带轮,最后连接收带轮;
所述机头上还设有压板、第二气缸,所述压板与第二气缸联动连接,第二气缸能带动压板上下移动,所述压板上设有与导带轮相切的压轮。
所述打孔针设有3个,胶带组件设有3组。
还设有分别设置在夹紧输送机构前后两端的进口输送机构、出口输送机构。
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罩套,所述自动打孔机构及自动贴胶带机构均设置在罩套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以上方案,集自动夹紧输送、自动打孔、自动贴胶带于一体,提高工作效率,且降低了劳动强度,而且全机械自动打孔贴胶带,打出来的孔整齐,贴胶带等分准确,方便后期接菌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自动贴胶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一种食用菌菌棒打孔贴胶带一体机,包括依次设置的进口输送机构6、夹紧输送机构2、出口输送机构7,所述夹紧输送机构2设置在机架1上,沿夹紧输送机构2输送方向上依次设有一组自动打孔机构3及一组自动贴胶带机构5。
自动打孔机构3与自动贴胶带机构5也可以设置多组,提高产量。
其中,所述夹紧运输机构包括输送带21、第一伺服电机23,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3驱动输送带21运动,所述输送带21上设有均匀间隔布置的限位挡板22,限位挡板22之间的间隔距离与食用菌菌棒的直径相符,对食用菌菌棒起到有效的限位作用。
所述自动打孔机构3包括打孔板33、3个打孔针32、第一气缸31,所述打孔板33设置在夹紧输送机构2的上方,所述第一气缸31与打孔板33联动连接,能带动打孔板33上下移动,所述打孔针32均匀排列在打孔板33上同一直线上,其针头垂直向下布置,通过第一气缸31的推拉作用,能快速准确地在食用菌菌棒上打上3个孔。
所述自动贴胶带机构5包括机头51、第二伺服电机52,机头51上设有3组的胶带组件,且胶带组件与打孔针32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第二伺服电机52能驱动机头51移动,其移动方向与输送带的运行方向不同,可以是相互垂直方向,也可以是成45°角方向。
所述胶带组件包括喂带轮53、若干个辊轮54、收带轮55、标头57以及胶带56,设置在机头51底部,所述标头57一端与机头51铰接,另一端设有导带轮58,所述胶带56设置在喂带轮53上,并通过辊轮54牵引绷直,绕过导论带58,最后连接在收带轮55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瑞招;张华昌,未经林瑞招;张华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60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