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路弹性穿舱件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46229.0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43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何海洋;彭云飞;陈明;黄亚农;周福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16L5/02 | 分类号: | F16L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仇蕾安;李爱英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路 弹性 穿舱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用管路附件,尤其涉及应用于船舶建造领域的一种带自限位、自密封、位移补偿能力的管路弹性穿舱件,属于管路振动噪声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管路穿舱件是船舶管路系统的重要附件之一,它是用于贯穿水密舱、甲板、舱柜等并能使管路保持各自密封的管路附件。由于船舶管路系统全船布置的特殊性,管路需要穿过舱壁的情况经常出现,为了保持舱壁的强度、密封性和管路的维修性,通常需要使用穿舱管件,在舱壁上开孔焊接穿舱件以连通舱壁两端的管路,从而满足管路穿舱需求。
随着造船工业的发展和船舶舒适度要求的提高,对船上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的振动、噪声等舒适度有了进一步的要求,系统管路在穿越舱壁时通过穿舱件传递的振动噪声不可忽视,如何降低船上振动源如:液压管系、压缩空气管系、冷却水管系等的穿舱件产生的振动和噪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船舶管路穿舱基本采用刚性连接、刚性连接后两端各连接挠性接管或在穿过舱壁的套管和管路之间填充弹性件方式。刚性连接穿舱方式,管壁结构振动及流体介质的脉动激励均会由此传递至舱壁;两端接挠性接管的方式虽然可以隔离管壁的结构振动,但却无法隔离流体介质脉动激励管壁,然后通过刚性连接部位激励舱壁的振动;在穿过舱壁的套管和管路之间填充减振弹性件的方式虽然可以隔离管壁的结构振动和流体介质的激励,但却面临弹性体设计时需要考虑其密封预紧力、穿舱件位移补偿能力不强、自限位能力不足、弹性体轴向和径向变形过大时没有处理措施、使用可靠性不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路弹性穿舱件,其具有自限位、自密封、位移补偿能力,解够决管路穿舱的隔振问题,同时又能满足舱壁的强度、密封性和可靠性等要求。
一种管路弹性穿舱件,包括螺纹法兰、内管、内六角螺钉、限位压盘、弹性体、套管、焊接坐板、密封垫片和内管限位环;
所述内管两端的外圆周面上加工有螺纹;
所述套管的内腔为环形空腔,套管两端的孔径大于内管的外径;
所述限位压盘的内径大于内管的外径但小于套管两端的孔径;
所述焊接坐板的一侧表面上加工有凸起结构;
其整体连接关系为:螺纹法兰与内管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一起,内管位于套管内部的圆周面上沿轴向固定连接内管限位环,内管、内管限位环和套管通过弹性体同轴硫化在一起,限位压盘通过内六角螺钉与套管的两个端面固定连接,限位压盘与内管限位环一起构成穿舱件的限位功能,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弹性体与内管的硫化强度;焊接坐板焊接在套管的外圆周面上;螺纹法兰连接系统管路,焊接坐板的凸起结构与舱壁上的凹槽配合后连接,凸起结构与凹槽之间由密封垫片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体为环氧树脂材料;
进一步的,所述套管的内圆周面上沿径向延伸出环形凸起结构,可进一步增强弹性体与内管的硫化强度。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管路弹性穿舱件,将船舶管系与舱壁的刚性连接变为弹性连接,它隔振性能优于传统的管路系统穿舱件,能够有效隔离管系振动噪声向舱壁的传递,提高了船舶的减振降噪性能。
2.本发明中的限位压盘与内管限位环一起构成穿舱件的限位功能,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弹性体与内管的硫化强度。
3.本发明提供的管路弹性穿舱件带有自限位、自密封、位移补偿能力,与传统穿舱件相比,提高了船舶管系工作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本发明的隔振能力由弹性体实现,由于弹性体的刚度可在材料强度范围内自由设计,因此不必考虑其密封预紧力等问题,具有较强的隔振性能,位移补偿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
5.本发明结构紧凑、安装拆卸方便,提高了工人施工、维修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管路弹性穿舱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螺纹法兰、2-内管、3-内六角螺钉、4-限位压盘、5-弹性体、6-套管、7-焊缝、8-焊接坐板、9-舱壁、10-密封垫片、11-内管限位环、12-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如附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管路弹性穿舱件,包括螺纹法兰1、内管2、内六角螺钉3、限位压盘4、弹性体5、套管6、焊接坐板8、密封垫片10和内管限位环11,
所述内管2两端的外圆周面上加工有螺纹12;
所述套管6的内腔为环形空腔,套管6两端的孔径大于内管2的外径,所述套管6的内圆周面上沿径向延伸出环形凸起结构,可进一步增强弹性体5与内管2的硫化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62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