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智能转向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6233.7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7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海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海云 |
主分类号: | B62D7/16 | 分类号: | B62D7/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524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智能 转向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装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智能转向机构。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系统(steering system)的功能就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汽车转向系统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因此汽车转向系统的零件都称为保安件。
在现实生活中,现今在道路上行驶的传统汽车转向机构,大都有些不足之处:如图1所示意的汽车转向情况,汽车在转向时两前轮的转向角度基本是一样的(外轮A转向角a等于内轮B转向角b),那么这两个前轮的转向半径也是一样的,这样两个前轮就会在各自的轴心转向(一个外轮A和一个内轮B)由于外轮A和内轮B的轴心不在同一个圆心上转向,两个前轮的运动轨迹就会相交(内轮的转向不足,外轮转向过度)。内轮B总是存在将外轮A向外推动的作用趋势和力,从而使外轮A失去了抓地力,使车辆很容易产生侧滑。
因此,这种传统的转向机构存在:(1)操控性、安全性差;(2)车轮磨耗大;(3)增加了行车阻力和油耗等多种问题。不论是前置转向还是后置转向机构都有这些弊病。
综上所述,如何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智能转向机构,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智能转向机构,包括等腰三角形转向拉杆、调整杆、左右各一个对称设置的从动转向遥臂、转向推杆和固定连接在车厢底盘上的转向轴心;
所述调整杆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车厢的转向桥或是车厢底盘上,另一端与等腰三角形转向拉杆的顶点处转动连接;所述等腰三角形转向拉杆的两个腰上均分别铰接所述从动转向遥臂和所述转向推杆;
所述转向推杆通过转向轴心与车轮连接,所述转向推杆用于驱动所述车轮沿转向轴心转向。
所述调整杆用于沿固定在车厢的转向桥或是车厢底盘上的铰接点转动,进而改变所述等腰三角形转向拉杆的竖直高度和两个车轮的转向角度。
优选的,在汽车进行左转弯行驶时,所述调整杆用于向左摆动;在汽车进行右转弯行驶时,所述调整杆用于向右摆动。
优选的,所述从动转向遥臂的一端与车厢铰接,另一端铰接在所述等腰三角形转向拉杆的底角处。
优选的,所述转向桥上还设置有减震器。
优选的,还包括调整杆驱动装置;所述调整杆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调整杆沿固定在车厢的转向桥或是车厢底盘上的铰接点转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汽车智能转向机构,转向机构可以使左、右车轮转角完全符合阿克曼转向特性,内轮有少许的向心牵引力,克服了车辆部分离心力,外轮完全实现纯滚动。其原因在于,利用了等腰三角形ABC在转向时三角形高度减小而增长了A-C长度,在机构的转动过程中相当于三角形的一条边A-B实现了变杆长,这是传统的梯形转向机构无法做到的。
该转向机构采用两前轮渐开式转向,内外轮在各自弧度轨迹上滚动,而且杆件数量少,与目前其他机构相比结构更简单,操控性更好。当车辆开始转向时,这款智能转向机构就会自动的渐渐增大内轮的转向角,让两转向轮能在同一轴心转向,随着转向的继续增大内轮的转向轴心也随之内移,两前轮的运动轨迹就不是平行的,由于内轮B转向运动轨迹比图2中的内轮B运动轨迹弧度要小(图4的L2的两前转向轮轨迹比L1的两前转向轮初始轨迹要宽);这样内轮就会对车辆产生一定的向心力,有效的减少了车辆因离心力所产生的侧滑,大弧度的提高了车辆的操控性与安全性,减少磨耗,节油。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车转向情况效果示意图;
图1a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汽车转向系统的简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智能转向机构的最理想状态的转向情况效果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智能转向机构的具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智能转向机构的实际转向情况效果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智能转向机构的车辆的左转向原理图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汽车智能转向机构的分步骤的转向过程演示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海云,未经刘海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62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汽车的地板组件及具有其的汽车
- 下一篇:一种转向管柱调节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