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去除水体中低浓度苯酚吸附材料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6469.0 | 申请日: | 2014-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80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郭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24 | 分类号: | B01J20/24;B01J20/30;C02F1/28;C02F101/34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去除 水体 浓度 苯酚 吸附 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一种去除水体中低浓度苯酚吸附材料制备方法,属于污水处理领域。
背景技术
苯环化合物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虽然在关于环境中苯环化合物的来源有许多争论,但是现在普遍认为大多数的苯环化合物不是由生物合成的,而是源于自然界中有机化合物高温分解,事实上,苯环在自然界的不同化学结构中分布极为广泛。今天环境中人工合成的苯环化合物已经引起了强烈的关注,排名前50的大型化学药品生产产业中就包含了苯,乙苯,苯乙烯和二甲苯的生产,其每年的产量达到了数百万吨。这些化合物多数用作燃料和工业溶剂,除此之外,他们个多环芳烃可作为药品,农药,高聚物,炸药和许多其他各种产物的原材料。人工合成的苯环化合物的应用不可避免的造成他们被释放到环境中,即是是在政府的控制下该问题仍旧持续上升。
到目前为止,人们提出了很多种除去苯环化合物的方法,比如加热法、萃取法等,加热法通过对水体的加热煮沸可以使水体中的苯环化合物减少37%~57%,但此时即是继续加热,也不能使苯环化合物的含量减少。萃取法操作起来相对简单,更适用于高浓度的苯环化合物工业废水的处理。但该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它只能使污染物发生形态和地点的变化,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吸收效率不高、使用区域受限制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去除水体中低浓度苯酚吸附材料制备方法,该方法是采用生物质稻壳为主要原料,制备出对废水中苯环化合物具有一定吸附能力的稻壳灰吸附材料。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1)选取一定量的糙米,使用碾米机将其碾辊、分离出白米与稻壳,将稻壳过20目筛,洗净、烘干,得初步稻壳;
(2)将洗净的干燥稻壳与3mol/L盐酸煮沸1小时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
(3)取经处理的稻壳与2mol/L NaOH溶液煮沸2小时,改变其表面性能,再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并于120℃下烘干;
(4)把所得稻壳放在阴暗、潮湿、通风的地方发霉,保证温度在19~22℃;
(5)在发霉期间,每隔两天用质量分数为15%~20%氯仿溶液淋湿,待霉芽长出3~5cm后,用质量分数为1%H2O2溶液灭菌;
(6)灭菌后,在火炉上反复焙炒,然后迅速冷却,冷冻干燥,最后加入极性化合物ββ’-氧二丙腈对其改性,即可得到吸附能力增强的苯酚吸附剂。
本发明的应用方法是:把本发明制备的吸附材料用纱布包裹,厚度为3~5cm,置入吸附塔或吸附池中,每隔0.5~1.0m放一层,总共5~8层,让含苯酚废水流过,流速控制在5~10mm/s。
创新点:
(1)我国是盛产水稻的农业大国,有丰富的生物质稻壳,稻壳灰的综合利用为稻壳灰找到出路,缓解环境压力。
(2)稻壳的灰分较低,热值较低,密度低,N、S含量低,对控制燃烧污染物的排放非常有利。
具体实施方式
选取一定量的糙米,使用碾米机将其碾辊、分离出白米与稻壳,将稻壳过20目筛,洗净、烘干,得初步稻壳;将洗净的干燥稻壳与3mol/L盐酸煮沸1小时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取经处理的稻壳与2mol/L NaOH溶液煮沸2小时,改变其表面性能,再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并于120℃下烘干;把所得稻壳放在阴暗、潮湿、通风的地方发霉,保证温度在19~22℃;在发霉期间,每隔两天用质量分数为15%~20%氯仿溶液淋湿,待霉芽长出3~5cm后,用质量分数为1%H2O2溶液灭菌;灭菌后,在火炉上反复焙炒,然后迅速冷却,冷冻干燥,最后加入极性化合物ββ’-氧二丙腈对其改性,即可得到吸附能力增强的苯酚吸附剂。
实例1
选取一定量的糙米,使用碾米机将其碾辊、分离出白米与稻壳,将稻壳过20目筛,洗净、烘干,得初步稻壳;将洗净的干燥稻壳与3mol/L盐酸煮沸1小时后,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取经处理的稻壳与2mol/L NaOH溶液煮沸2小时,改变其表面性能,再用蒸馏水洗至中性并于120℃下烘干;把所得稻壳放在阴暗、潮湿、通风的地方发霉,保证温度在19℃;在发霉期间,每隔两天用质量分数为15%氯仿溶液淋湿,待霉芽长出3cm后,用质量分数为1%H2O2溶液灭菌;灭菌后,在火炉上反复焙炒,然后迅速冷却,冷冻干燥,最后加入极性化合物ββ’-氧二丙腈对其改性,即可得到吸附能力增强的苯酚吸附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64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