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鱼虾混合养殖放养虾苗和鱼苗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6833.3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653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发明(设计)人: | 庞家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家远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北海市佳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5 | 代理人: | 林以坤 |
地址: | 536017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虾 混合 养殖 放养 鱼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鱼虾混合养殖肥水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水产养殖中,特别是鱼虾养殖上一般都是放苗投养后,就一直到收获。现时很多地区都采取了混养,但都是采用传统的粗放的鱼虾混合养殖方法,鱼获上市时会影响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鱼虾混合养殖放养虾苗和鱼苗的方法,以克服目前鱼虾养殖,采用传统的粗放的鱼虾混合养殖方法,鱼获上市时影响经济效益的缺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鱼虾混合养殖放养虾苗和鱼苗的方法,设置池塘,配套养殖水体,投放鱼虾苗,并投放饵料,其特征为:投放鱼虾苗时,选择规格0.8-1.2厘米虾苗,选购育苗场头手苗或2-3茬的苗,一个虾池的虾苗应一次放足,虾苗运到时,将苗袋子置于池水中20-30分钟,顺风一端,不要在逆风处或浅滩处放苗,开袋后,缓缓倒出,别将池水搅浑,放苗时控制温差上下不超过2℃,水温在18℃以上,盐度差不超过5‰,PH值在7.6-8.6,大风暴雨天气不宜放苗;鱼苗苗种的选择,选择体质强壮无草鱼苗或罗非鱼苗,草鱼苗的规格为0.5-0.75kg/尾,罗非鱼规格为0.1-0.3kg/尾;放养密度,放草鱼100尾-200尾/亩,罗非鱼300-500尾/亩;
放养时间:在条件的允许下,要先放虾苗,等虾苗标粗大约2-3㎝后,放养鱼苗。
采用上述措施的本发明克服了目前采用传统的粗放的鱼虾混合养殖方法,鱼虾养殖放苗投养后就一直到收获,由于各鱼虾苗的个体差异,使鱼虾的大小很不一致,鱼获上市时影响经济效益的缺点,在鱼虾养殖可以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鱼虾混合养殖分批上市方法,先设置池塘,配套养殖水体,投放鱼虾苗,并投放饵料,养殖池塘底部设置有排污装置,再采取设置地笼分批上市的方法养殖,所述的设置地笼分批上市的方法,是在养殖致收获期间,在池塘底部设置地笼,然后放水收鱼虾,大的鱼虾上市,小的鱼虾再次投养。
设置地笼分批上市的方法,在鱼虾养殖周期实施2——4次。
实施例
一.养殖池塘设置
养殖池塘要水源充足,水质好,无污染水质,水、电、路三通,排灌方便,面积10-20亩,水深1.2-1.8m,池塘为长方形东西走向为好,每2亩配备一1.5KW的增氧机,要有序的安装增氧机,使池塘水体可以顺着池塘流动形成流动水养殖。
排除池内积水、封闸晒池、清淤、整池、修堤;再消毒除害;酸碱度在7.7以上的虾池,生石灰用量为10-15公斤/亩,酸碱度在7.7以下时,增加用量,时间3天;第二步进水60-80厘米,施茶子饼20公斤/亩,时间7天;第三步用二氧化氯消毒。
二.培养基础饵料(肥水):
将有机肥料加水调成浆状,均匀泼洒,75-100公斤/亩,可分2-3次施入,也可将干鸡、鸭、牛粪与生石灰按5:1混合均匀,装入纺织袋发酵7-10天(视温度),扎紧袋口,分别放入池中,当透明度为30厘米,水色为黄绿色时,拖出水面,当水清时,再重新放入水中,用量10-50公斤/亩。
三.虾苗放养
选择规格0.8-1.2厘米虾苗,应选购育苗场头手苗或2-3茬的苗,一个虾池的虾苗应一次放足,虾苗运到时,将苗袋子置于池水中20-30分钟,顺风一端,不要在逆风处或浅滩处放苗,开袋后,缓缓倒出,别将池水搅浑。放苗时控制温差上下不超过2℃,水温在18℃以上,盐度差不超过5‰,PH值在7.6-8.6,大风暴雨天气不宜放苗。
四.鱼苗放养
苗种的选择:可以选择体质强壮无草鱼苗或罗非鱼苗,草鱼苗的规格为0.5-0.75kg/尾,罗非鱼规格为0.1-0.3kg/尾。
放养密度:可以根据池塘条件为准,放草鱼100尾-200尾/亩,罗非鱼300-500尾/亩,鱼苗的数量不宜太少,否则可能无法预防虾病的发生,以及有效的控制虾病。
放养时间:在条件的允许下,要先放虾苗,等虾苗标粗大约2-3㎝后,放养鱼苗。
五.养成期的日常管理
1.巡池观察与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家远,未经庞家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683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