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桩基竖向承载力的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347026.3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88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8 |
发明(设计)人: | 张百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百全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 43008 | 代理人: | 周长清 |
地址: | 410001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桩基 竖向 承载力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到建筑工程中的工程检测领域,特指一种用来对桩基进行竖向承载力进行检测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和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围海工程的不断推进及交通中桥梁工程的大量增加,采用桩基的建筑工程越来越多,对于桩基的单桩竖向承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随着桩基的广泛使用,施工条件的千变万化及人为因素的影响,桩身质量及单桩承载能力在工程实践中往往很难得到有效保证。由桩身质量原因或地基承载力原因引起的重大工程质量事故时有发生。为确保国家和人民财产、生命安全,就应首先确保工程结构的安全,特别是属于隐蔽工程的桩基承载力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因此,对于桩基竖向承载力的检测技术就变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桩基竖向承载力包括桩基竖向抗压力和抗拔承载力,传统的桩基竖向抗压力和抗拔承载力检测方法有:堆载法、普通锚桩法、深井原位测试法、自锚法、自平衡法和抱箍法等等,以上各种检测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点,但也有各自存在有如下缺点或不足,例如:
1、堆载法的缺点与不足是:所需静载配重体大、量大、配重平台和支架笨重,以至运输、安装、拆除工作量巨大,检测人员劳动强度极大、安全性差、检测时间很长、检测费用很高;且往往因运输、场地和自然条件的限制而无法进行正常检测。
2、普通锚桩法的缺点是:必须在待检的工程桩四周再挖二~四根锚桩,这就大幅增加了桩基检测费用和检测准备时间。
3、深井原位检测法的缺点与不足是:只能检测地基承载力,然后通过桩径、桩身混凝土强度和桩身质量情况进行理论推算,无法直接检测到桩基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的抗拔力,不能对无法进行深井原位测试的钻孔桩、旋挖桩、振动灌注桩、洛阳铲桩、管桩和预应力管桩进行检测,更不能用于桩的抗拔检测。
4、自锚法、自平衡法的缺点与不足:不适应于振动灌注桩、锤击灌注桩、钻孔桩、旋挖桩、洛阳铲桩、预应力管桩和预制管桩的竖向承载力检测。
5、抱箍法的缺点是:仅能用于管桩的抗拔检测,且因其方法是在管桩外侧施加巨大的正压力,而使抱箍法与桩壁产生摩擦力(即抗拔力F)的。抱箍与加压设备加工困难,同时很容易因局部受压过大而使桩头破坏,检测的安全可靠性较低,没有推广价值。
为此,另有从业者提出了“一种桩基静载的检测方法”,该发明虽然克服了前五种检测方法的缺点和不足,能适用于多种场地的桩基竖向承载力的抗压与抗拔检测,但由于该方法利用三向应力原理,用于检测的抗拔杆加工和桩头处理必须现场及时处理,且对拔杆和碳纤维的施工技术相对较高,材质要求也很高,给实施过程造成困难而使推广有难度。特别是对处于江、河、湖、海水中的桩基静载检测,会因加载困难而使检测费用大幅升高,同时还造成实施非常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性高、适用范围更广的桩基竖向承载力的检测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桩基竖向承载力的检测方法,在进行桩基竖向承载力中的竖向静载检测时,步骤为:
(1) 在待检桩基的顶部安装用于检测承载力的检测件;
(2) 在检测件的顶部安装检测用大梁;
(3) 在检测用大梁上布置一个以上的吊装部件,通过吊装部件吊装配重用介质盛装容器;
(4) 往介质盛装容器中注入所需检测荷载对应的介质;
(5) 利用检测件进行竖向承载力检测。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检测件为千斤顶或荷载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介质为水或沙。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吊装部件和介质盛装容器的数量均设置为偶数,以待检桩基为中心呈对称布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桩基竖向承载力的检测方法,在进行桩基竖向承载力中的桩基抗拔力检测时,步骤为:
(1)在待检桩基的一侧设置一支撑组件,将检测件固定安装于该支撑组件上,并作为检测用大梁的承重基础,检测用大梁的两端或一端位于拟检测桩的正上方;
(2)在检测用大梁上的两端分别布置一个吊装部件,其中一端通过吊装部件吊装配重用介质盛装容器,另一端则通过吊装部件与待检桩基内的拔杆相连;
(3)往介质盛装容器中注入所需检测荷载对应的介质;
(4)、按抗拔力的检测规范要求,并根据两端吊装部件中心与检测件中心的实际距离,利用杠杆和力学原理计算出检测件的最大应有顶力和配重物的总重量,进行抗拔力的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百全,未经张百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70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