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卧式火管锅炉内置烟箱式吹灰器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47477.7 | 申请日: | 2014-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0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2 |
发明(设计)人: | 许清;王凌;殷陈曦;杨戈;刘耸;张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双良锅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J3/02 | 分类号: | F23J3/02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44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卧式 锅炉 内置 箱式 吹灰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卧式火管锅炉内置烟箱式吹灰器。主要用于燃重油和焦炉煤气等灰分较高燃料的锅炉吹灰。
背景技术
在液体燃料中,重油有着轻柴油无法比拟的价格优势,但是重油的灰分高,运行过程中易积灰。焦炉煤气是在隔绝空气条件下高温焦化制取焦炭的副产品,简称焦炉气,是煤焦化过程得到的可燃气体。但是焦炉煤气中含NH3、H2S、焦油及灰分在燃烧前没有清洗干净,导致燃烧后受热面污染、积灰,导致传热系数下降,还易使煤气中的杂质沉积于受热面造成堵塞。使用高速的蒸汽或压缩空气吹扫积灰是常见的吹灰方式,操作方便,来源广泛,但是由于卧式火管锅炉的结构限制,很难实现吹灰,烟管一旦积灰严重,只能停炉打开烟箱门,使用烟管刷清灰,此方法费事费力,还不一定能够清理干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吹灰器,针对燃重油及焦炉煤气等灰分较高的燃料的卧室火管锅炉第二或第三回程烟管积灰进行吹扫。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卧式火管锅炉内置烟箱式吹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灰器内置于卧式火管锅炉的前烟箱或后烟箱内,包括母管、支管和喷嘴,母管与支管相连,支管有多排,多排支管呈环形布置,其布置位置与卧式火管锅炉的前烟箱或后烟箱内的每排烟管位置相对应,每排支管上均布置有若干只喷嘴,每只喷嘴在支管上的布置位置与卧式火管锅炉的前烟箱或后烟箱内的每根烟管入口位置相对应。
本发明卧式火管锅炉内置烟箱式吹灰器,所述母管、支管和喷嘴采用碳钢或不锈钢材质。
在卧式火管锅炉前烟箱或是后烟箱内部设置本吹灰器。吹灰介质为压缩空气或是具有一定干度的蒸汽,母管将空气或蒸汽送至每排支管,再分别通入每根位于烟管入口的喷嘴,利用高速的气体将纵向烟管内的积灰吹至管子另外一端,便于积灰的收集及清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吹灰器可以布置在卧式锅炉第二回程前烟箱或是第三回程后烟箱,能对卧式锅炉第二或者第三回程火管受热面分别或同时进行吹灰。
2、每根烟管管程都能被吹到,无死角。
3、吹灰器结构尺寸小,利用前烟箱(后烟箱)内部空间,易于在原有锅炉上进行改造,一次性投资小。
4、吹灰器将喷管深入每根管子吹灰,吹灰完毕无需将喷嘴撤出,无机械转动部件,减少机械及电气故障率及维修率,系统简单,操作简单,可靠性高,不需要经常维护。
5、吹灰介质可采用压缩空气或蒸汽,来源广泛,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卧式火管锅炉烟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置于卧式火管锅炉烟箱吹灰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吹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剖示图。
图中附图标记:
二回程卧式火管锅炉前烟箱1
母管2
支管3
喷嘴4。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4,图2为内置于卧式火管锅炉烟箱吹灰器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吹灰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示图。由图2-4可以看出,本发明卧式火管锅炉内置烟箱式吹灰器,内置于卧式火管锅炉的前烟箱或后烟箱内,主要由母管2、支管3和喷嘴4组成。母管2与支管3相连,支管3有多排,多排支管3呈环形布置,其布置位置与卧式火管锅炉的前烟箱或后烟箱内的每排烟管位置相对应,每排支管3上均布置有若干只喷嘴4,每只喷嘴4在支管3上的布置位置与卧式火管锅炉的前烟箱或后烟箱内的每根烟管入口位置相对应。
母管2、支管3和喷嘴4可根据锅炉运行时烟气温度高低选择碳钢或不锈钢材质。
在卧式火管锅炉前烟箱或是后烟箱内部设置本吹灰器。吹灰介质为压缩空气或是具有一定干度的蒸汽,母管将空气或蒸汽送至每排支管3,再分别通入每根烟管入口的喷嘴4,利用高速的气体将纵向烟管内的积灰吹至管子另外一端,便于积灰的收集及清理。每根母管前均设有手动或自动的阀门,便于吹灰介质的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双良锅炉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双良锅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74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