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内外灰尘监控与远程控制的纺织车间除尘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410347559.1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62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凯枫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10 | 分类号: | B01D46/10;B01D46/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内外 灰尘 监控 远程 控制 纺织 车间 除尘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工业领域,尤其涉及纺织车间的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的棉纺织工业工程主要是利用机械对纤维材料进行加工,在加工过程中,就不可避免的产生棉尘、纤维碎屑、灰尘等杂物,加上工作车间中人员流动较大,也不可避免的从车间之外带来碎屑、垃圾,造成车间环境污染,这不仅危害工作人员健康,而且能影响产品质量。
通常,小型的纺织车间中依靠人工利用扫帚、拖把等传统清洁工具进行灰尘清理,大型的纺织车间中利用专业的除尘设备。依靠人工利用扫帚、拖把清洁除尘不能对车间内的棉絮、灰尘清扫干净,无法彻底解决灰尘污染问题;而大型车间中的除尘设备一般是固定时刻依靠人工启动除尘或者一直除尘,不能根据灰尘量自行启动,缺少灰尘的检测装置,存在除尘不彻底、能耗高的缺点;除尘一段时间后风管中的过滤板上累积灰尘,目前采用定时更换、清洗的方式,由于缺少清洗提示装置,现有操作方式存在过滤板的清洗不及时或过早清洗的缺点;并且启动除尘设备时必须于纺织车间现场启动,操作较为麻烦。目前很多纺织车间中还通过开启窗户实现通风除尘,存在车间外环境对车间内环境污染影响纺织品加工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现有纺织车间除尘系统存在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基于内外灰尘监控与远程控制的纺织车间除尘系统,其具有除尘效果好、能耗低的优点,还带清洗提示及远程监控功能。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内外灰尘监控与远程控制的纺织车间除尘系统,该系统包括装置于纺织车间外侧的除尘器,除尘器的风管分散装置于纺织车间的天花板上,多根风管汇合后通过集风腔与除尘器连接;所述风管的端部分别带有集风口及第一灰尘传感器,集风腔与除尘器之间的风管中装置有过滤板,位于除尘器方向的过滤板的侧方装置有风压传感器;所述纺织车间的内侧壁装置有指示灯;所述纺织车间的一侧面对称带有电动窗,两电动窗之间的车间外侧面装置有第二灰尘传感器;
所述除尘器、第一灰尘传感器、指示灯、风压传感器及第二灰尘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根据第一灰尘传感器及第二灰尘传感器检测的信号控制除尘器、根据风压传感器检测的风压信号控制所述指示灯;
该系统还包括远程监控室,远程监控室中带有电连接的主机及显示屏,所述主机通过RF传输模块与控制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通过灰尘传感器对纺织车间内的多个点进行灰尘监测及对车间外进行灰尘监测,其监测范围广、准确度高;通过远程控制除尘器及电动窗,简化了操作过程、降低了设备能耗;通过对过滤板侧的风压实时监测,便于操作者及时更换或清洗过滤板,提高了除尘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控制结构框图。
图中:1、纺织车间;2、除尘器;3、集风腔;4、集风口;5、第一灰尘传感器;6、风管;7、控制器;8、远程监控室;9、主机;10、显示屏;11、RF传输模块;12、风压传感器;13、过滤板;14、指示灯;15、第二灰尘传感器;16、电动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图2及图3,本实施例的基于内外灰尘监控与远程控制的纺织车间除尘系统,该系统包括装置于纺织车间1外侧的除尘器2,除尘器2的风管6分散装置于纺织车间1的天花板上,多根风管6汇合后通过集风腔3与除尘器2连接;风管6的端部分别带有集风口4及第一灰尘传感器5,集风腔3与除尘器2之间的风管6中装置有过滤板13,位于除尘器2方向的过滤板13的侧方装置有风压传感器12;纺织车间1的内侧壁装置有指示灯14;纺织车间1的一侧面对称带有电动窗16,两电动窗16之间的车间外侧面装置有第二灰尘传感器15;
除尘器2、第一灰尘传感器5、指示灯14、风压传感器12及第二灰尘传感器15分别与控制器7电连接,控制器7根据第一灰尘传感器5及第二灰尘传感器15检测的信号控制除尘器2、根据风压传感器12检测的风压信号控制指示灯14;
该系统还包括远程监控室8,远程监控室8中带有电连接的主机9及显示屏10,主机9通过RF传输模块11与控制器7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凯枫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凯枫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755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