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土壤Cd污染的化学-生物联用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8538.1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70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定龙;吕浩;杨彦;万玉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袁兴隆 |
地址: | 21316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土壤 cd 污染 化学 生物 联用 修复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重金属镉(Cd)污染的治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土壤Cd污染的化学-生物联用修复方法,适用于大面积受Cd污染的土地修复。
背景技术
重金属镉(Cd)常用于制造合金、颜料、塑料稳定剂、(电视映像管)荧光粉、杀虫剂、杀菌剂、油漆、充电电池等,尤其是在电镀行业,由于其氧化点位高,被广泛使用。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批关闭搬迁或即将退役的企业,这些企业由于产品的生产和处理、废物的倾倒和排放等因素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场地污染问题,其中土壤Cd污染场地的治理已经成为我国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有研究人员于2013年调查了株洲某冶炼厂,发现该污染场地镉含量平均达到470.63mg/kg,远超过国家标准(三级标准为1mg/kg),对周边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在2014年又在调查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现因为当地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周边农田土壤中镉超标最严重,超标率为26.1%。
由于Cd是机体生长发育非必需元素,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等多暴露途径进入动物和人体,且体内半衰期长达10~35年,为已知的最易在体内蓄积的毒物。主要蓄积于肝脏和肾,能对肾、肺、肝、睾丸、脑、骨骼以及血液系统产生一系列损伤和细胞、体液免疫抑制,且Cd已被美国毒物管理委员会列为第6位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物质,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归类为第1致癌物。
目前,对Cd污染场地的修复方法主要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物理修复法虽然效率高,但耗能高且土壤易遭破坏,化学修复法虽有效,但易产生二次污染,生物修复法虽有一定效果且绿色环保,但修复周期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土壤Cd污染的化学-生物联用修复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能有效减少土壤中Cd含量,且对土壤活性无影响和无二次污染。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土壤Cd污染的化学-生物联用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化学淋洗
A)采用0.6mol/L的柠檬酸溶液、20g/L的β-环糊精溶液和10g/L的鼠李糖脂溶液或者其中的任意两种进行复配,并用硝酸或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3~6,制成淋洗液a和淋洗液b;
B)根据待修复土壤的质量准备适量的淋洗液a和淋洗液b,所述淋洗液a与淋洗液b的体积和与所述待修复土壤的质量比为2:1~6:1ml/g,所述淋洗液a与所述淋洗液b的体积比为1:1;
C)一边搅拌所述待修复土壤一边将淋洗液a对所述待修复土壤进行均匀喷淋,淋洗45~60分钟后,使用淋洗液b重复上述操作;
步骤二、植物修复
D)将化学淋洗后的所述待修复土壤在露天环境中稳定12~14天;
E)将超富集植物a的种子以散播的方式播种在所述待修复土壤中,播种量为9~11g/㎡,再将超富集植物b的种子以3×3cm的间距点播;
F)将基质覆盖与所述待修复土壤的表面上,所述基质的覆盖厚度为所述超富集植物a或超富集植物b的种子大小的2~3倍。
作为优选,能够达到较好的修复效果和最经济的修复成本,步骤A)中,采用0.6mol/L的柠檬酸溶液和20g/L的β-环糊精溶液进行复配,并通过硝酸或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3~6,制成淋洗液a,采用0.6mol/L的柠檬酸溶液和10g/L的鼠李糖脂溶液进行复配,用硝酸或氢氧化钠调节pH值为3~6,制成淋洗液b。
为了进一步提高化学淋洗的修复效果,所述淋洗液a的pH值为4,所述淋洗液b的pH值为4。
作为优选,步骤B)中所述淋洗液a与淋洗液b的体积和与所述待修复土壤的质量比为4:1ml/g。
作为优选,所述超富集植物a为多年生黑麦草,黑麦草是一种生长较为迅速、生物量较大、富集重金属能力相对较强的超富集植物,而且较为美观,修复土壤的同时可以美化城市环境。
具体的,所述多年生黑麦草的播种量为10g/㎡。
具体的,步骤E)中所述多年生黑麦草播种后每隔20~30天割一次草。
金盏菊也是一种较为美观,生命力较为顽强,具有富集重金属能力的植物,因此所述超富集植物b为金盏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85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四辊平整机组湿平整快速自由变规格轧制方法
- 下一篇:电凝镊清洁支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