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式微米级粒子自动组装、分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48579.0 | 申请日: | 2014-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96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15 |
发明(设计)人: | 易红;倪中华;全运临;项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B01D57/02;B01J1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式微 粒子 自动 组装 分选 器件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分离式微米级粒子自动组装、分选器件,其特征在于,该器件由双层芯片堆叠组合而成,包括上层的流道层芯片(1)、下层的电极层芯片(3)、设置在所述上下层之间并将两者附着贴合的低电导率液滴层(2),流道层芯片(1)由基片(18)和底面薄膜(17)键合封装而成,所述基片(18)的材质为聚二甲基硅氧烷、特氟龙、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玻璃中的一种,所述底面薄膜(17)采用厚度小于200微米的有机聚合物薄膜、天然云母薄膜、玻璃薄膜或石英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离式微米级粒子自动组装、分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层芯片(1)的基片(18)中,功能区域(16)采用直流道形式,并与电极层芯片(3)中的图案电极(32)成夹角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式微米级粒子自动组装、分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芯片(3)采用氧化铟锡导电玻璃微加工工艺、金属微电极加工工艺或印制电路板工艺制备。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离式微米级粒子自动组装、分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层芯片(3)中的图案电极(32)上施加的信号为高频交流正弦电信号。
5.一种分离式微米级粒子自动组装、分选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通过微加工技术制作流道层芯片(1)的基片(18);
(2)首先旋涂平整的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然后用基片(18)的底面蘸取所述聚二甲基硅氧烷薄膜,形成粘附层,并用所述粘附层将基片(18)粘附在底面薄膜(17)上表面,最后加热键合固化,得到流道层芯片(1);
(3)在电极层芯片(3)的上表面滴入低电导率液滴(2),然后将流道层芯片(1)贴合固定在低电导率液滴(2)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离式微米级粒子自动组装、分选器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还在制作出的基片(18)的样品入口处和分选出口处打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1034857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